一、四禪發相:行人於禪定間,精進不懈,就能進入未到地定。這時行人心無散動,即得四禪的方便定,之後,行人的心豁然開朗,定心安穩,連出入息也停止了。此定發時,是與捨念同時生起。這時,行人心中沒有苦、樂的感受,覺得空明寂靜,而定、空、明淨、喜悅、樂、知見明了、無累解脫、境界現前、心調柔軟等十善法的眷屬,也隨著生起,但已沒有事項上的喜樂動轉的情況發生。
這時行人的內心,如同明亮而不搖動的鏡子,又好像沒有波動的清淨水一般,沒有任何亂想、正念堅固,如同虛空一般,因沒有任何垢染,是名世間真實禪定。行人住此定中,心不依著善法,也不依附惡念,沒有任何依恃,沒有形體、質礙,也沒有任何形色相貌,卻能成就內心清淨的色法。
何以知道呢?因為假使沒有根本清淨色的話,於定中面對因緣時,就不可能有種種色相的產生。譬如:四無量心、八勝處及十一切處,在定中所變化的種種色相,都是依四禪而生起的。
假使以為不見色相,就應該如無色界的話,那就必須像虛空定一樣,把五根、五境及無表色的三種色都滅盡,一切的色法,都不得顯現。四禪雖然不見諸色,但一切的色法,都能自然顯現,而且禪定力,毫無減損,所以四禪是真正的色界定。
就好像明亮的鏡子,本體是清淨的,所以對照任何色相,都能在鏡中顯現出來。四禪假使沒有清淨色作根本,就不可能在虛空中能現種種色相。而且,因四禪的智慧與定力均等,一心不動,念常清淨,故又叫不動定,也稱為不動的智慧定。行人於四禪定中,若想轉修其他禪法、三昧的話,都能隨修而成就。一切神通變化能力、辯才無礙的說法等,都是由四禪所產生的。所以經上說:「佛以四禪做為根本定。」
二、四禪功德支:四禪的功德支,有不苦不樂支、捨支、念清淨支、一心支。1.不苦不樂支:四禪的禪定發時,與捨受同時生起,而「捨」不與苦樂相應,故名不苦不樂支。2.捨支:既然獲得不苦不樂定,因此能捨棄下地三禪的殊勝樂定,而不生厭悔之心。又因,四禪的禪定,心能不念著,就自然能捨離,所以叫捨支。{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