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宏昌
童年時逢年過節,ㄟ粿的景象隨處可見。印象中以上下為一組,中有軸、上座旁有一眼嵌木柄的石磨,將水與米放入上座頂上的一孔,靠著人工推動木柄轉動上座,米漿順著石磨上的溝槽及流嘴,沿流入「粿袋仔」的ㄟ粿方式,已被電動ㄟ粿所取代,ㄟ粿的石磨也被古玩收藏家蒐購殆盡,甚至貴為豪門裝飾庭園的珍品。
文/周宏昌
童年時逢年過節,ㄟ粿的景象隨處可見。印象中以上下為一組,中有軸、上座旁有一眼嵌木柄的石磨,將水與米放入上座頂上的一孔,靠著人工推動木柄轉動上座,米漿順著石磨上的溝槽及流嘴,沿流入「粿袋仔」的ㄟ粿方式,已被電動ㄟ粿所取代,ㄟ粿的石磨也被古玩收藏家蒐購殆盡,甚至貴為豪門裝飾庭園的珍品。
眾所皆知,石磨通常由二個圓柱石頭,用砂岩打磨成,且單人搬不動。可是,假日我卻在深山遇見一老嫗坐擁「袖珍石磨」研漿(如圖),令人大開眼界、驚豔不已。原來,用人力或畜力推動的石磨,竟然可以操作自如,看得出來老婆婆臉上有幾分得意。
我望著老嫗氣定神閒、慢工細活轉動的模樣,不免好奇:「好用嗎?這石磨可真罕見啊!」沒抬頭,她繼續忙著填充榖物、準備添水,吐出一句:「這是阮老伙仔做的。」
雖然老嫗不願透露這石磨究竟是何材質製成,但老物最相思,因為通透在石磨裡,有一分愛汩汩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