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宏昌
文/周宏昌
自從政府實施農業機械化政策,農家購置了鐵牛等農耕機器,從此牛車漸漸不用了,老牛也賣了,許多家埕邊空餘舊牛車,甚至被商販蒐購為庭園裝置藝術擺設。
大抵來說,牛車有二輪或四輪,都是木製的。而牛車輪則由輪輮(車輪的外圍)、輪轂(車輪中心的圓木)、輪輻(連接輪轂和輪輮的直木)組成,轂中心套進鐵管,以承受輪軸的轉動磨擦,輪輮外部以厚鐵皮包覆,這樣才能耐磨耐操。
眾所周知,攸關「牛車」的台灣文學小說,不外乎呂赫若的《牛車》和王禎和的《嫁妝一牛車》,其情節內容好比牛車的今昔不同地位,使得賴以維生的人必須面對新的現實問題。
無論是楊添丁在牛車因行駛道路中心被重罰之後,無路可走,被迫鋌而走險,於市場行竊等事件,還是萬發及老婆阿好及外地來的簡姓商人之間「在室女一盒餅,二嫁底老娘一牛車」,歷歷演繹出悲中帶喜、喜中帶悲的人生,讓人不勝噓唏!
話說回來,儘管牛車已走入歷史,但在從前的農業社會,坐牛車去娶某,也是熱鬧非凡的古婚禮場面之一,較之現今名車迎娶的氣派,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