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閨怨作品眾多,多描寫少婦與丈夫分離,女子閨閣中的少女憨態與春情,具備傷春悲秋的幽怨情懷,讀來頗能觸動人心。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閨怨作品較前代更顯哀戚,是詞人李清照於五十三歲時,避難浙江金華所作。圖/River
文/惠馨
歷代閨怨作品眾多,多描寫少婦與丈夫分離,女子閨閣中的少女憨態與春情,具備傷春悲秋的幽怨情懷,讀來頗能觸動人心。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閨怨作品較前代更顯哀戚,是詞人李清照於五十三歲時,避難浙江金華所作。當時的她身處國破家亡、丈夫病故、家藏文物消散殆盡之際,孑然一身孀居無依,身若浮萍漂浮於漫天烽火中,歷盡世路崎嶇的李清照,處境悲淒,詞情愁緒悲苦。
上片以景起興,先寫「春景」,次寫「梳妝」,最末寫「心情」。「風住塵香花已盡」以「風住」、「已盡」二詞,表現落花凋零,香氣隨塵落土,無情春風哪裡知曉曾經繁花,如今隨之墮地的愁苦?落花成泥,除了對美好事物的感嘆外,更有自身遭受摧殘的惋惜之情。更令人難過的是良人遠去,睹物思人;國難無處可逃,念及北國故鄉,因此即便日頭高照仍不肯梳妝。
悲慘心境難以排遣,景非同昔,萬物皆休,不禁悲從中來,彷彿時間在詞人心中已然「休止」。對她而言,與夫的安閒自適已「休」,家國安樂已「休」,百無聊賴之下,一切都不知從何說起,剛要開口眼淚就先撲簌而下,無法控制的憂愁一下子以「流淌的情緒」傾瀉出來,奪眶的眼淚烘托出一名暮年女子獨自面對生命零落的悲淒。
下片為詞人獨白,短短數句藏著無數迂迴心境,呈現女子「乍喜還悲」的委婉情態。「聞說雙溪春尚好」話鋒陡然一轉,滿臉淚痕的女子一聽金華郊外正好春光明媚,然而又以「也擬」二字委婉透顯遊興並不強烈,雖欲抹去淚痕泛「輕舟」,但自己仍有滿腔「重愁」,要如何出走愁城呢?
「愁」緊接著「輕舟」而來,詞人才剛想拋開眼淚,感受歡愉時,隨即又落入愁緒深淵,不可自拔。從「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詞彙,即可明白詞人原本雖不經意,卻也期待能夠拋卻煩惱,最終仍放不開掙扎與愁苦,懊惱著如「舴艋舟」(浙江著名特色小船)這樣的小舟,要如何能載得動內心這麼重的愁苦呢?詞人將抽象的「愁」以具象手法表現,將「愁」立體化,我們彷彿可以看見小船載著重愁,在不堪堆擠下,水面逐漸被壓出一圈圈漣漪。
你是否也曾覺得生活不如意呢?李清照認為「愁」過重,使得小船無法承受,那麼你呢?覺得生活中的不開心像什麼呢?或者,你對如今的生活開心滿意嗎?那些開心與滿意又帶給你什麼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