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危機愈演愈烈,外交和平手段可能無效,目前兩名都被國際社會視為「常不按牌理出牌」的政治狂人,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任何一位在情緒衝動之下或失去理性思考時,確有可能發動戰爭。
美朝未來爆發局部戰爭,甚至走向全面戰爭或是小型核武戰爭,恐怕是無法避免的局面。此因美國的「戰略耐心」幾乎已經到底;且種種跡象顯示,北韓今年在兩次測試中,所展現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能力,其飛彈射程理論上可達一萬公里,是能打擊到美國本土,尤其是紐約或洛杉磯等人口眾多地區。
北韓向來是主張「先軍政治」的極權專制國家,亦即在「在國家事務中,一切工作以軍事為先,以軍事發展為重」。也因為「先軍政治」的使命及推行,研發核子武器與洲際飛彈就成為朝鮮人民軍的重要任務。
換言之,已將戰略武器視為國家生存命脈的北韓,深知只有成為「核武強國」,才能增加其國際談判籌碼,也才能夠與美國平起平坐。
北韓核武危機,一直是東北亞最大安全問題,不僅直接威脅南韓、日本與美國,也進而影響到區域穩定及各國的平衡發展。雖然聯合國曾透過經濟制裁、政治呼籲,以及多次「六方會談」,希望北韓放棄核武發展企圖,但都無法發揮功效。十多年來,北韓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執意完成了五次核試驗,且核武技術有所突破。
根據美國國防情報局最近的分析報告,已證實北韓能夠縮小核彈頭,且擁有「以彈道飛彈遞送核子武器」的能力。未來川普為保護美國國土不遭受北韓飛彈襲擊,是極有可能先發制人攻擊北韓;而另一方面,金正恩為持續發展核武,不在乎國家經濟發展的犧牲,亦有可能孤注一擲,先以飛彈突擊關島,逼迫美國談判妥協。
未來不論上述何種狀況先發生,我國安單位都不能掉以輕心,皆要對朝鮮半島若爆發戰爭後,其戰爭效應對台灣所可能產生的一些戰略風險,例如「南韓的台灣僑民如何撤離」、「北韓的未來難民如何因應」、「中共的軍事反應如何面對」,以及「台灣的經濟影響如何減少」等各種問題,預先做好沙盤推演與備妥避險方案,才是務實之道。
姚中原(台北市/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簡任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