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紅皮書……15種極危動物待搶救 |2017.08.11 語音朗讀 16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豎琴蛙保育紅皮書為極危動物發聲。圖/資料照片、特生中心提供 巴氏銀鮈保育紅皮書為極危動物發聲。圖/資料照片、特生中心提供 台灣狐蝠保育紅皮書為極危動物發聲。圖/資料照片、特生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這十五種動物,再不積極保育以後就看不到。農委會特生中心與林務局歷時二年,完成台灣所有陸域脊椎動物五個類群,共六百一十七種動物的受脅狀態評估與紅皮書名錄出版,昨公布台灣共有十五種極危動物,占所有納入評估物種的百分之二點四。 其中陸域哺乳類有台灣狐蝠與歐亞水獺;鳥類有青頭潛鴨、環頸雉、林三趾鶉、黑嘴鷗、琵嘴鷸及黑嘴端鳳頭燕鷗;陸域爬行類為金龜;兩棲類為南湖山椒魚與豎琴蛙;淡水魚類為日本鰻鱺、溪流細鯽、巴氏銀鮈與蘭嶼吻鰕虎。 特生中心說明,這些物種面臨極危的原因有些與人為獵捕有關(如:日本鰻鱺),有些與棲地與分布範圍縮減有關(如:台灣狐蝠與金龜),有些則與外來種雜交有關(如:環頸雉),有些種類則是原本族群成熟個體數量稀少及分布範圍狹小,容易受到已知或不明威脅而導致數量再更減少(如:青頭潛鴨、林三趾鶉、南湖山椒魚與巴氏銀鮈等)。 農委會特生中心日前向行政院報告此紅皮書,行政院長林全要求盡快進行保育搶救,特生中心指出,相較於植物的保存,面臨氣候威脅,動物的保存更加困難,是否透過生態池搶救瀕臨絕種的魚類,以及是否要建置比照植物諾亞方舟的動物諾亞方舟等,都是未來規畫方式。 特生中心表示,紅皮書名錄顯示物種保育的狀態,為重要的保育施政依據,而歷次評估結果的比較,更可顯示物種保育的趨勢與成效。透過紅皮書評估結果分析各類群受脅的原因,並據以規畫後續的保育工作將可幫助物種脫離受脅狀態,例如將受脅物種納入保育類名錄、畫設保護區、強化研究或調查的物種與方向,鳥類就曾於二○○四年出版首份紅皮書,事後台灣鳥類整體受威脅情形也獲改善。 前一篇文章 逆轉阿茲海默 重大突破 下一篇文章 工作66年 每一塊錢都要捐 獨老遺愛 畢生積蓄助弱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氧2025.09.1205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6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7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8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09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10【寰宇采風】巴黎書攤:從非法流販走向世界遺產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淡江大橋合龍 締世界級地標北院重裁 柯文哲、應曉薇維持原金額交保印度藏書人 造200萬冊公共書屋外媒:陸邀川普訪北京 關稅恐成川習會障礙一日游泳課 盲童游向光明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