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紅皮書……15種極危動物待搶救 |2017.08.11 語音朗讀 16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豎琴蛙保育紅皮書為極危動物發聲。圖/資料照片、特生中心提供 巴氏銀鮈保育紅皮書為極危動物發聲。圖/資料照片、特生中心提供 台灣狐蝠保育紅皮書為極危動物發聲。圖/資料照片、特生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這十五種動物,再不積極保育以後就看不到。農委會特生中心與林務局歷時二年,完成台灣所有陸域脊椎動物五個類群,共六百一十七種動物的受脅狀態評估與紅皮書名錄出版,昨公布台灣共有十五種極危動物,占所有納入評估物種的百分之二點四。 其中陸域哺乳類有台灣狐蝠與歐亞水獺;鳥類有青頭潛鴨、環頸雉、林三趾鶉、黑嘴鷗、琵嘴鷸及黑嘴端鳳頭燕鷗;陸域爬行類為金龜;兩棲類為南湖山椒魚與豎琴蛙;淡水魚類為日本鰻鱺、溪流細鯽、巴氏銀鮈與蘭嶼吻鰕虎。 特生中心說明,這些物種面臨極危的原因有些與人為獵捕有關(如:日本鰻鱺),有些與棲地與分布範圍縮減有關(如:台灣狐蝠與金龜),有些則與外來種雜交有關(如:環頸雉),有些種類則是原本族群成熟個體數量稀少及分布範圍狹小,容易受到已知或不明威脅而導致數量再更減少(如:青頭潛鴨、林三趾鶉、南湖山椒魚與巴氏銀鮈等)。 農委會特生中心日前向行政院報告此紅皮書,行政院長林全要求盡快進行保育搶救,特生中心指出,相較於植物的保存,面臨氣候威脅,動物的保存更加困難,是否透過生態池搶救瀕臨絕種的魚類,以及是否要建置比照植物諾亞方舟的動物諾亞方舟等,都是未來規畫方式。 特生中心表示,紅皮書名錄顯示物種保育的狀態,為重要的保育施政依據,而歷次評估結果的比較,更可顯示物種保育的趨勢與成效。透過紅皮書評估結果分析各類群受脅的原因,並據以規畫後續的保育工作將可幫助物種脫離受脅狀態,例如將受脅物種納入保育類名錄、畫設保護區、強化研究或調查的物種與方向,鳥類就曾於二○○四年出版首份紅皮書,事後台灣鳥類整體受威脅情形也獲改善。 前一篇文章 逆轉阿茲海默 重大突破 下一篇文章 工作66年 每一塊錢都要捐 獨老遺愛 畢生積蓄助弱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4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5《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22025.11.04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2025.11.04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COP30揭幕 關注氣候人權與森林鳳凰今轉強颱 周三、周四恐登陸穿台 阿里山林鐵森里號 躍登國際高市早苗:台灣有事 日本擬行使集體自衛權電塔變身巨獸 奧地利新地標物價漲幅達標 700萬戶迎減稅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