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胃癌病友常面臨治療後,飲食習慣需要調整,卻不知從何下手的困擾;癌症希望基金會於昨日召開記者會,以全方「胃」照護出發,提出「少量多餐好營養」、「克克計較好消化」、「乾溼分離好吸收」三原則以及「資源充足好療效」,希望和病友們一同克服難題。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治療期間飲食上的不便及經濟負擔,造成生活品質下降,最讓胃癌病友與家屬感到煩惱。」
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以書表示,因胃癌經歷過胃部手術切除的患者,食糜容易直接進入腸道,刺激腸道蠕動加快,如果切除部位過大,甚至會影響鄰近消化器官,包括影響膽汁分泌、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術後會有腹脹、腹瀉、暈眩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此外,化療也容易出現免疫功能下降、噁心嘔吐、發熱、頭暈、頭痛、口乾等後遺症。
陳以書強調,胃癌患者必須有足夠營養,才能增加治療的耐受度。把握飲食原則,可幫助胃癌患者維持體重、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增加治療耐受度,進而提高癌症治療的效果與存活率。
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邀請資深廚藝老師陳妍靜,設計了「三情境六種胃癌食譜」以滿足不同病友的需求,「BIRD餐」可精準計算分量,符合「克克計較」原則;「EASY餐」可簡單預備,又符合「乾溼分離」原則,並能滿足病友嗜甜口欲;「TOGO餐」方便攜帶外出,能符合「少量多餐」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