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因素 弱勢兒升學受限

李祖翔 |2017.08.02
1276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弱勢子女愈來愈難憑一己之力脫貧!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在其扶助的弱勢家庭中,四分之一的子女認為經濟能力只夠讀到高中,實際上,高中職畢業後的就業率也比全國平均數低一成四八,但若環境不受限,高達四成二七表示想繼續升學,因此家扶設置了「高中職與大學助學方案」,期盼社會大眾支持經費。

在家扶扶助的家庭中,小正(化名)一家六口就住在冬冷夏熱的小房間,小正高一那年,不顧媽媽與社工的勸說,執意休學到工地工作,有次媽媽帶著他們參與親子課程、描繪最喜歡的事物時,小正畫的卻是學校、課堂,社工趁機卸下他的防備,得到「很想讀書」的心願。無獨有偶,小君(化名)與弟弟、六十八歲患有小兒麻痺的爺爺和六十七歲飽受糖尿病折磨的奶奶相依為命,艱苦環境讓她不敢奢望上補習班,總是努力維持好成績,求學期間嶄露了繪畫天賦也考上好學校,但考量交通費、學費及放不下爺爺、奶奶,毅然放棄夢想,選擇離家近的學校。

家扶執行長何素秋指出,報載二○一七年大學錄取管道個人申請首次超越半數、繁星推薦也逐年增加,但與弱勢高中職生升學的結果不同,繁星比例與整體相比,落差四倍以上,六成七的孩子只用過一種管道升學,「主因就在經濟!」此外,繁星與分發入學都視考試成績而定,弱勢孩子除了學業更須分心於家計或家人照顧。事實上,近五成的弱勢學子每天讀書時間不到一小時,若想以特殊選才或技優入學,也無力負擔每學期的才藝費。她呼籲,教育既然是培養脫貧能力的重要環節,就不要讓經濟困境窄化了孩子的教育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