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實踐三好校園,呈現優質社會》一文,對「盡量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期能養成學生『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習慣,並予以內化。」特別有共鳴。
實踐三好校園,各校可以把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的三好生命教育教材來融入教學,從閱讀中自省,養成友愛、責任、互信等良好生活態度,使孩子之間衝突迎刃而解,幫助品德教育更上層樓。
篩選三好生命教育教材裡具有啟發性小故事為劇本,請學生來一段「角色扮演」遊戲,表演後,師生討論分享,從中獲得知識、啟示與滿心喜悅,使內心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內化成良善品格的實踐能力,有利減少師生衝突與消弭校園亂象。
校方鼓勵學生實踐覺培法師所說的「永遠從關懷出發」,懂得尊重和關懷別人,擺脫「與我無關、事不關己」的冷漠。
設身處地去了解弱勢者的需求,達成積極有效且有意義的關懷方式,建構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學習環境,讓弱勢者在師生幫助下,擺脫教育困境,對未來不再徬徨無措,具有「作夢的勇氣」,進而改變自己的生命。
由於長期推動「真善美」文教活動,讓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全面提升真善美,讓好品格改變學生,成就美好未來,更讓好品格種子帶回家庭,從而薰染社會,培養出符合期待之有品公民。
楊樹槿(桃園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