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專題之七 緬甸電力不足 限制經濟發展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7.07.24
1018觀看次
字級

長年鎖國的緬甸於二○一一年開始進行改革開放。初始之時,許多人抱著觀望的態度,不敢貿然進入投資,因為不知道掌權已近六十年的軍政府為何一夕之間幡然醒悟。

不過隨著緬甸緩慢但穩健地進行民主化、自由化,許多外來投資者也開始放心大膽進入,再加上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逐漸解除長年制裁。

投資者在二○一三和二○一四年,竟然出現蜂擁的情況,導致商業中心仰光市房價飛漲,直逼美國紐約市的曼哈頓區。

緬甸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所領導的新政府於二○一五年初上台後,大家都預期會有更多的外資進入,但這個榮景卻沒有出現。主要問題出在緬甸能源政策定位模糊,以致電力不足,成了限制經濟發展的原因。

緬甸全國人口約六千萬,但僅三分之一的人民享有電力供應,甚至於首善之區仰光市的電力供應都大有問題。

走在仰光市區,不難發現街邊有許多商家自備的發電機,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時停電。

對一般小商家而言,停電了,就自行發電,影響還不會太大,但對於電流穩定攸關重要的工廠、企業來說,停電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打擊。

為了提高電力供應,緬甸政府也正在探討各項發電計畫,包括增建燃煤發電廠以及開採深海天然氣,只不過興建燃煤發電廠雖然是增加供電的最快速方法之一,卻不受人民歡迎,譬如緬甸計畫在克倫邦興建燃煤發電廠,就受到當地居民激烈抗議。

緬甸全國上百個環保激進組織也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政府放棄興建這個可提供一千兩百八十兆瓦電力的燃煤發電廠,改而發展再生能源發電。

克倫邦環保激進分子南敏昂就指出,當地居民大多務農為生,他們擔心燃煤發電廠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高層領導之一溫登表示,燃煤發電是快速滿足供電所需的理想選擇,其他發電方式,例如水力發電比較費時。他說,「若是要在煤炭發電爭議和國家發展之間做一選擇,我們會將發展擺在優先位置」。

緬甸目前有十一個燃煤發電廠的興建計畫還在等待當局審批,這些發電廠落成之後,將能使緬甸的供電能力顯著提升百分之二十五,不過現階段還無法預測最終獲准興建的有幾座發電廠。

在前總統登盛執政期間,緬甸全國有至少十個燃煤發電廠建造工程基於環保原因而被政府喊停。官方聘用的西方專家顧問也反對興建燃煤發電廠,他們指出緬甸煤炭儲量並不大,如果日後須進口煤炭來發電,將會得不償失。

緬甸的經濟發展除了前述基礎建設的不足,也牽涉到無經驗以及政策的混亂、不明確。號稱「無煙囪工業」的觀光業,一直無法很好發展,就是一例。

緬甸有相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長年的封閉,更增添了些許神祕感,這些都是發展觀光的優越條件,緬甸政府確實也希望將旅遊業發展成經濟支柱,但事與願違,緬甸旅遊業一直無法起飛,酒店業者盼望的春天也遲遲沒有到來。

緬甸政府所聘用的旅遊業顧問羅傑斯就指出,「緬甸沒有發展旅遊業的經驗,要開發一個如此複雜的行業是個巨大挑戰」。其實,緬甸開放以來,抱著淘金心態的投資者蜂擁而至,新酒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二○一一年到二○一五年,緬甸酒店數量幾乎翻倍,達到一千三百家,這期間所吸引的酒店投資承諾高達二十七億美元。然而,遊客人數卻未相應增加,導致酒店客房過剩。

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資源豐富的緬甸仍然是有冒險精神投資者的理想園地。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