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繞了半個地球,在德國黑森林區和《詩經》裡熟悉的主角相遇。
圖/李燕瓊
文/李燕瓊
沒想到繞了半個地球,在德國黑森林區和《詩經》裡熟悉的主角相遇。
啊!采薇,有種相見恨晚的驚喜。
上網查詢才知道,原來《詩經.小雅》中的「采薇采薇」,就是亦柔且剛的春巢菜(又稱薇菜),《詩經》裡稱之「薇」,《爾雅》則稱之「垂水」。
春天時,郊野望去阡陌青青,近看嬌柔萬千,這春巢菜也都會飛到我家前後陽台的小窗台上落地生根,昂首向陽,宣示它主權的存在。
它長得特快,根也深,又攀延得遠,為了讓我的小小陽台地盡其用,種些名見經傳的花草和小時蔬,往年我都會盡量清除掉它;那天,陽光下它特別清新翠綠,果實隱然長成(故又稱野碗豆),紫紅花蕊也含苞欲放,清除之前不捨,特拍下這美姿。
鏡頭前,它纖細的捲鬚果然很有「楊柳依依」隨風飄拂的柔弱,卻又如此堅挺地飛揚,一種自我歡喜、欣賞的肯定,和生命翩然、向陽的躍動;比起名花名草們,它們只是大江大海裡的小水滴,雖然微不足道,卻不因此收斂色彩,但也不爭鋒,認真生長著。
萬物皆有生,到處攀延,是它們生存的意義和責任,牡丹縱然國色天香,小花野草也懂得含笑隨風搖曳,我怎忍心阻斷它們纖細但堅韌的生命力?
《詩經》裡寫的是周宣王時期,出征匈奴的戰士回鄉時的心情,藉由薇菜苗從初生柔嫩到長大粗壯,從出征時的楊柳依依到歸鄉時的雨雪霏霏,交織出現實的嚴酷。對照今時的世局平和、衣食豐足,真該要知足感恩。
聽說早年金門烈嶼的荒地到處可見,現在由於大面積耕作,及濫用肥料、農藥,野外已經不容易見到它們的身姿了。
我是否應該要高興它們還能自由、恣情地飛舞在我的小花園裡?
所以,這個春天,我決定讓它們快樂青春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