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六十二歲女性,因頸椎椎間盤退化,在接受頸椎椎體融合手術,卻因術後頸椎椎體終板塌陷問題,造成頸椎曲線變形後凸,術後抬不起頭來;後經醫師建議,將原先頸椎椎體融合器取出後,進行部分頸椎椎體切除,加上較長節段的頸椎椎體融合手術,才改善頸椎曲線變形。骨科醫師提醒,一旦出現肩頸僵硬、雙手麻痛問題,應尋找脊椎外科專業醫師,盡早找出病因,方能對症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骨科醫師吳行正表示,這名在他院做頸椎手術的女患者,因為術後無法直視正前方,導致生活上許多不便。
吳行正說,手術治療可視患者的年齡大小、臨床症狀、壓迫位置及小面關節的退化程度,選擇進行頸椎椎體融合或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頸椎椎體融合器可申請健保給付,但頸椎椎體融合手術術後會犧牲部分頸椎活動角度,若採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手術,可保留頸椎活動度,但人工頸椎椎間盤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項目,自費價格約二十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