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景山藝堂居 北京老房子裡把玩生活美學 文/記者任沁沁 |2017.06.17 語音朗讀 22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改造後的藝堂居樣貌。圖/貼布導演攝影 從台灣到北京奮鬥的王翎芳。圖/貼布導演攝影 大陸電視台採訪王翎芳(左)如何烹煮美食。圖/貼布導演攝影 文/記者任沁沁 從小在淡水長大的王翎芳,從未想像過可以在北京故宮附近,創立一個生活美學空間。 如今,她的不敢相信已成事實。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打造,一個命名為「翎芳魔境.景山藝堂居」的空間在景山公園邊上的一條衚衕裡形成。這個同時最多只能容納二十個人的小空間,因距離北京故宮不過五分鐘的路程,顯得獨特且珍貴。 創立翎芳魔境學說 王翎芳第一次被「衚衕」這個生活場景所吸引,是人還在台灣的時候。她無意中讀到大陸作家劉心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鐘鼓樓》。這本書以時間為主軸,在同一維度中橫刻了居住在老北京鐘鼓樓衚衕居民的日常故事,被鐘鼓樓的衚衕生活深深吸引。 多年後再次重讀這本書,她說,是為了以雙手踏實地將「翎芳魔境學說」實踐在老北京衚衕居民的日常裡。 王翎芳在台灣時是個旅遊、時尚達人,長期致力於兩岸人文旅遊觀察。二○一一年台灣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自助旅行,她的旅遊書《台灣自助遊》暢銷兩岸。 近年來,中國大陸發展迅速,王翎芳和她的搭檔貼布導演,慢慢將工作重心轉到大陸。江蘇、雲南等省分,邀請他們到各個城市拍攝旅遊紀錄片,宣傳當地人文風情。這些別具人文情懷的旅遊宣傳片在大陸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創下了單條近百萬點擊量。 為了傳遞美學生活價值觀,她和貼布導演創立了「翎芳魔境學說」。王翎芳解釋,這是針對知識精英所建構的文化品味生活系統,內容分五大面向:把玩廚藝為心臟、快樂旅行是氣脈、愉悅沉澱是丹田、靜心閱讀是呼吸、豢養美麗是血脈。 五大面向落實到文化品味生活系統中體現為:把玩廚藝對應至美食享用及課堂體驗,豢養美麗對應至時尚精品,愉悅沉澱對應至養生茶道香道,靜心閱讀對應至書店學堂藝術品展覽館,快樂旅行對應至個人訂製旅遊。 保留老房子的刻痕 熱愛生活的王翎芳和貼布導演,不僅在大陸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天地,還在北京最核心的位置擁有了一席之地。 二○一六年底,一位朋友問王翎芳,有個房子在二環故宮旁閒置著,有沒有興趣一起合作?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這個小房子在故宮旁的景山公園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和人文價值:冬天可以看到故宮角樓覆著皚皚白雪的樣子,秋天可以看到金黃銀杏的落葉繽紛,春天可以聽到護城河冰水融化的聲音,夏季可以感受落日下城牆邊吹過的快意涼風。 「景山藝堂居是實現翎芳魔境文化品味生活系統的場域。」按照王翎芳設想,這裡將成為美食料理製作體驗場所、文化沙龍舉辦地、攝影基地、藝廊等,還將分享翎芳魔境走遍各地的故事。 走進藝堂居,素樸磚瓦帶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為了保留最原始的房屋樣貌,王翎芳保持老房子原有毛坯時的紅磚樣子,牆上並不加以水泥抹平,僅以清漆噴上。 老房子的改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刻痕」!有別於大陸其他個案以設計師為主導,將房子改成設計師的概念,王翎芳說:「我們在改造老房子時,最重要的是老房子的刻痕不能被抹滅。」 老房子的溫度可以和人的內心和生活產生共鳴,改造設計最重要的是保留「刻痕」——不更改老房子所有結構和建築的原則下,以陳列及燈光設計賦予老房子嶄新的美學概念。 「白天夜晚的環境迥然不同,這種同一空間中時空變化的瞬化也是有趣的實驗。」貼布導演說。除了自然光,他們在燈光設計上也頗費心思,以平面燈為主,營造最均勻的散光;電影燈光的布置則加強了某些局部光的照明,凸顯設計特色。 房子坐北朝南,清晨太陽升起時,正好可以看見陽光從門口東向西推移的過程;入夜,空間裡的燈光以極弱的微光存在,紅磚空間讓客人仿若置身古老城堡的地下酒窖,有著被燭光包圍的溫暖感覺。 不久前,由於北京核心區嚴整私自開牆打洞、占道經營等,景山藝堂居所在的沙灘後街成為整治對象。這使得原本特地從山東濟南運來的斑駁厚重的木門被拆了下來。 儘管大門不再獨具一格了,王翎芳和貼布導演卻非常支持大陸這項行動。「這使衚衕恢復歷史風貌,還原灰牆、灰瓦的本色,是好事。」 故宮旁的文創小空間 藉由老房子營造出來的意境,以及景山藝堂居的軟硬體,來客可以在藝堂居品味「翎芳魔境學說」的五大面向。例如,景山藝堂居的美食實驗料理每個季節都會更改菜單,將翎芳魔境在世界各地「遇見」的不同食材及料理方式,施以創意加工,轉變成專屬的美食沙龍體驗。 不久前,「翎芳魔境」應浙江紹興市委宣傳部邀請,在紹興拍攝「十碗頭」。回到北京之後,王翎芳將紹興傳統十碗頭的家庭美食端上藝堂居,以更精巧、更沒負擔、更具視覺魅力的法式料理方式呈現,並與浙江紹興的百年咸亨酒店合作,於四月十七日宴請荷蘭海牙旅遊局局長蒞臨品嘗,將中國紹興十碗頭推廣到國際。 事實上,景山藝堂居也是藝廊,牆面不定期展覽藝術家作品,今年六月至九月展出翎芳魔境貼布導演的攝影作品,十月後將展出中國鋼筆畫第一人李景峰鋼筆畫作。王翎芳希望有更多人能參與「翎芳魔境學說」,生發共鳴,並複製翎芳魔境的美學體悟到各自的生活裡去。 她的願望正在化為現實。明年,她和貼布導演將到靠近黃海的一個高爾夫球場邊,將一處民居改建成藝術感強烈的民宿、餐廳和藝廊,創新城鄉文化交融下的環境及生活形態,目標鎖定大陸高端精英,為他們打造精緻有格調的旅遊住宿空間。 目前,景山藝堂居還沒開放,就被不少來感受紫禁城文化底蘊的外國人看上了。一群來自英國愛丁堡的外國友人強烈要求開門進入參觀品茶,另一群法國人共九人則連續三天到藝堂居作客。 「挺意外的。他們說,這是(北京)故宮旁最讓人意外的一個文創小空間。」王翎芳說,景山藝堂居的生活美學是八方收集、探索、分享生活的行為藝術,空間雖小,但放眼全球。 (孫康豪參與採寫)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旅遊時代中的廁所革命 下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喚醒沉睡的徽派古宅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當代藝術家】 艾敬 愛的力量是創作核心 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