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生育率低,是因為經濟差,但我們上一代的經濟比現在還差,一家十口三餐只能吃番薯簽,只因為那時人們寄託希望在下一代。
現代年輕人只被灌輸讀書考試,而忽略品德,他們不思孝順父母,也不想被孝順,寧可養寵物,也不婚不生,常聽說:「四、五年級生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
不育的問題癥結,還是在生育觀念的改變,只要孝順父母,下一代也一樣會孝順他們,心中滿懷寄託,生產才有意願。
南韓設有公立玩具館,只要一張國民卡年費四百元,就可以免費借各式新款玩具回家,屆期可再更換,家庭不必花錢買,達到物盡其用,且省錢的目的。
政府為何不廣設嬰幼兒玩具館,減輕人們育兒壓力?提撥一些津貼,用來提升生兒育女的環境,既環保、節約又有誘因。
荷蘭人讓孩子從幼稚園起,就順應大自然,攝氏零下四度戶外野放遊樂、小病不給藥的居家護理術、不怕孩子淋一下小雨、不花大錢才藝補習以及不需額外安親花費。
這些節省育兒經費的方式,都是要從改變家長的觀念做起,拋棄以往只顧競相比較花錢育兒的方式,減輕育兒的醫療壓力。
衛福部應廣設公共化居家托育,提升保母的素質與合理價格,不讓晚上排隊等幼兒園註冊,年輕人就業拚經濟之餘,政府能幫忙分擔生兒育女的壓力,催生才會有成效。
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