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收到美國哈佛大學錄取通知的學生,成立以交換嘲笑性攻擊、大屠殺、少數族群、兒童死亡等照片及文字的臉書群組。
哈佛大學入學部發現內容後,以事關誠實、成熟及道德品格為由,至少對十名學生發出撤銷錄取通知書。
有人認為不必大驚小怪,應尊重學生言論自由,也有人肯定校方作法,因為言論自由不能無限上綱,不能恐嚇、攻擊、侮辱其他成員或少數族群,也不能散布不當文字及圖片。
獲得哈佛大學錄取通知,皆屬學生中的精英,品格情操亦應在水準之上,尚且無法自制,逾越自由紅線,其他學生可能更令人憂心。
假設同樣的情形搬到台灣,我們將如何處之?撤銷錄取處分相當嚴厲,台灣學校恐怕會有所顧忌,但若視而不見或不理不睬,又會讓學生的行為更加猖狂,不利學生未來發展及人際關係和諧。
事實上,言語、文章侮辱或誹謗他人的情事,層出不窮,但只要侵犯他人或公眾權益,自由都應受到限制。
準哈佛學生的不理性事件,可作為案例,提供各校學生參考,勉勵學生張貼文章或發表言論時,應該審慎為之,避免爭端。
紀湘湘(台北市/文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