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人沒錢嗎?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我國超額儲蓄率連續第五年逾一成,五年累計超額儲蓄近十一兆,顯示閒置資金過多。但台灣人有錢嗎?民間投資只有三點六兆,年輕人薪資不到三萬元,沒有錢消費更不用談投資,股市已上漲到萬點,卻不見有幾人賺錢,早年股市萬點時號子內人氣沸騰的景氣情況不見,錢到底跑到那裡去了。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認為,年輕人不買股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的危機;而年輕人低薪連生活都有問題,根本沒買股。
台灣經濟環境的困境還是房價過高所致。台灣現在房價是十年前的兩三倍,薪資卻不漲反退;年輕人不可能存錢買股。即使想要投資做點小生意,也因為房租貴得離譜,把所有賺的錢都繳給了房東,怎麼可能存錢。
主計總處所謂的超額儲蓄,還是集中在少數人,這些人錢存夠了就再去買房,再高價出租,就算房市不景氣,寧願空著房子,也不願低價出租,如此惡性循環,主計總處所看到的台灣錢,就是年輕人用不到的錢。
有理財專員表示即使年輕人沒有錢還是可以理財,並以其小孩為例,在工作後要求將三分之一薪資用來儲蓄,但是她可能沒有把其小孩住在家裡不用負擔房租的部分給算進去,要不然一位薪資不到三萬的年輕人,若是在台北租屋過活,怎麼可能存三分之一的薪資呢。
台灣錢都放進銀行,高儲蓄顯示出有錢人也不敢投資;就算是低利率時代也只想把錢放在銀行內保本,可見得台灣投資環境已大不如前,大企業一一出走,中小企業愈做愈小,想創業投資的卻無錢可運用,或是做不夠付房租。
如此惡劣的經濟環境,政府只想以前瞻計畫來刺激景氣,是有想法,但卻想錯方向,這些計畫大部分是以交通建設為主,反而會帶來炒作房地產效應,對於年輕人薪資沒有直接貢獻,更不會讓那些把錢放在銀行的人將錢提出來去投資。
整個前瞻計畫並非以中小企業投資或年輕人創業和就業為主軸,八年八千億花下去了,增加的只是政府負債金額,並不是增加年輕人在銀行儲蓄額;這樣的前瞻是無助於改善台灣整體經濟發展。
政府並不是沒有經費預算,只是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政府經常以買票似的各類補助施小惠給民眾;對如何提高年輕人薪資卻苦無政策。
如青年住宅到現在依舊沒有看到政府有積極作為;年輕人仍舊苦於租屋或住屋之苦,基本上若解決年輕人住屋問題,就會減輕年輕人負擔,才敢消費,才會刺激景氣,改善工作環境,則薪資自然也會上漲,就會產生良性循環。
這是很簡單的經濟問題,但政府卻老是反向操作,不敢對房價下手,自然錢就進不到年輕人的口袋。
台灣錢不像以前淹腳目,但台灣人還是有錢放在銀行中,如何讓這些錢投入市場;政府要把眼光放遠,提供非房地產投資炒作以外的良善環境,如此才不會讓年輕人只看到錢,卻沒錢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