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維也納德梅爾糕餅店

圖與文/林政儀 |2017.05.17
4379觀看次
字級
雙層圓桌上擺滿早已包裝成禮品的紫羅蘭花糖。圖/林政儀
櫥窗內純白瓷瓶傾下的紫色糖漿幻化成一朵朵紫羅蘭花糖。圖/林政儀
現場糕點師傅正忙著糕點完成前的最後裝飾。圖/林政儀

去年十月的維也納之旅,一日與友人在舊城區史蒂芬廣場周圍晃遊,繞著聖史蒂芬大教堂前前後後的巷子,在各式各樣的小店耽溺了一下午。

傍晚,便在聖史蒂芬大教堂前的格拉本大街(Graben)上,一家戶外餐廳用餐,所幸維也納頗多餐廳提供素食餐食,而且大多味美,使得維也納之行,除了一飽音樂的耳福,也一飽口福。

席間,友人提起離格拉本大街不遠的霍夫堡皇宮大門附近,有一家兩百多年歷史的糕餅店頗為知名,是當年為西西皇后(Elisabeth,暱稱Sisi)特製紫羅蘭花糖的皇室御用糕餅店。

西西皇后的陳年逸事常散見於近代歐洲歷史小說之中,她的絕世美貌及精采的人生,著實令人想一窺她鍾愛的德梅爾糕餅店(Demel K.u.K.Hofzuckerbäcker),於是晚餐結束後,與友人決定一訪德梅爾。

從聖史蒂芬大教堂前沿著格拉本大街往西北走,沿途兩側皆是國際著名的精品店門市,在大街中央有一座高聳的黑死病紀念柱(Pestsäule),是紀念一六七九年維也納逃過黑死病(鼠疫)爆發的災難。接著,在格拉本大街的盡頭左轉至科馬克大街(Kohlmarkt),步行到大街的末端,大約距霍夫堡皇宮不到一百公尺,便不難找到德梅爾糕餅店。

德梅爾糕餅店位於科馬克大道十四號,其外觀有如典雅的時尚精品店,白色外觀、劇場風的臨街櫥窗,吸引了無數遊人停駐。其中有一櫥窗,即用透明釣魚線固定懸空的瓷瓶,讓箍著銅質雙耳及底座的純白瓷瓶下傾,隨著瓶口幔下的深紫絲絨,展示著紫色糖漿從瓷瓶流洩而出,幻化成一朵朵西西皇后的摯愛──紫羅蘭花糖。

德梅爾糕餅店的誕生,源自一七八六年,由甜點師路德維希·德恩(Ludwig Dehne)創立,然而一八五七年,路德維希·德恩的兒子將糕餅店轉讓給他的助理克里斯托夫.德梅爾(Christoph Demel),克里斯托夫.德梅爾之子有幸受到皇室的青睞,從此揭開德梅爾家族(Demel)經營的輝煌時代。

因此,從德梅爾糕餅店的德文招牌:「Demel K. u. K. Hofzuckerbäcker」中的「K. u. K. Hofzuckerbäcker」,即可知其獲得皇家宮廷的認證,而現今招牌上也仍維持昔日象徵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鷹徽記。

我與友人隨著如織的遊人站在德梅爾糕餅店外,看著櫥窗裡一瀉而下的一盤紫羅蘭花糖,不禁食指大動,連忙推開一旁厚實的大門。

一進門,一股香醇的蛋糕香夾雜著若干令人愉悅的幾種甜味撲面而來,門邊左側玻璃蛋糕櫃後的侍者,手不停歇地為魚貫而入的訪客夾著糕點,在門右側收銀台的一旁,則可逕入禮品區,這一區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精緻糖果、巧克力及包裝精美的伴手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禮品是華麗吊燈下的一座四柱雙層圓桌,桌上滿是早已包裝成禮品的紫羅蘭花糖。

由於,一樓幾個廳的雅座早已滿坐,我與友人在侍者的引領下,拾級而上步往二樓,在一樓、二樓的樓梯轉彎處,瞥見一大片落地的玻璃,隔出一間不小的糕點廚房,現場糕點師傅們正忙著製作蛋糕、甜點,其流暢的身手真不下於一場舞台劇的精采片段,令人真想拍手叫好。

最後,在侍者的建議下,我與友人選擇二樓一廳有鏡面的一側,坐在紅色條紋沙發上,可以自在地透過桌邊帶狀明亮的鏡子,肆無忌憚地端詳著其他或遠或近的訪客,頗為有趣。我與友人點了著名的米朗琪(Melange)咖啡、薩黑爾巧克力蛋糕(Sachertorte),維也納式的米朗琪口感有點近似於卡布其諾,只是咖啡味偏淡些,搭著夾有杏子醬的薩黑爾蛋糕,就這樣,我與友人一邊品嘗飯後甜點與咖啡,一邊品味著屬於德梅爾糕餅店的歷史味道。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德梅爾糕餅店的經營者早已移轉他人。一九五六年,經營者安娜.德梅爾(Anna Demel)過世,由其養女克萊爾.德梅爾(Klara Demel)繼承,德梅爾糕餅店便轉為克萊爾.德梅爾的丈夫巴倫.費德里科接管。由於巴倫.費德里科無心經營,一九七二年將歷史悠久的德梅爾糕餅店轉賣,至二○○二年由奧地利國際餐飲集團DO & CO取得經營權。

雖然德梅爾糕餅店歷經幾度的命運轉折,經營者已非昔日德梅爾家族,然而德梅爾糕餅店早已成為維也納歷史的一部分,也是維也納人共同的甜美回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