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小薇來信:
我為了照顧失智症的母親辭了工作,照顧她將近八年,最近發現母親的失智症狀愈來愈嚴重,除了不認得自己的家,有時甚至連我都不認得。因為照顧母親和忙於家務,加上母親經常趁我不注意時跑出家門,每天的突發狀況令我精神緊繃,晚上也不敢熟睡,還要擔心兄姐指責我對母親照顧不周,讓我感覺沮喪、挫折又焦慮,接近崩潰的邊緣。請問我到底該怎麼辦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目前的處境?
吳君真老師(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理事長/美國諮商學會專業會員)回覆:
照顧失智者是件艱辛、沒有安全感又缺乏成就感的任務,照顧罹患失智症長輩的角色轉換,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曾經關心、照顧、呵護自己的長輩,非但不再是印象中溫暖、親切、堅強的樣子,反而顯出虛弱、無助、無理又陌生的模樣。
即使理智上知道人的器官會退化,然而當長輩出現失憶、不認得親人的現象時,還是會令照顧者感到沮喪、灰心、慌張、焦慮,甚至是無助與罪惡感,而面對每天突發狀況不斷的失智者,也會使得照顧者身心俱疲、睡眠失調;或者有時親人未充分了解病情卻給予過多的意見,雖然是出於對失智者的關心,卻會在無形中造成照顧者的壓力。
小薇為了照顧失智症的母親,辭去了工作,犧牲了可以展現自己專業的舞台,同時失去了與同事、朋友互動的機會,因此減少了社會、人際互動的關係。且由於家人關注的焦點大多集中在失智者身上,反而忽略了照顧者需要被肯定、支持和同理的需求,這時如果無法得到其他親人的支持和支援,很容易因無暇理會身體與心理出現的警訊,進而產生健康問題。
這個時候,首先小薇需要明白,失智症病程的惡化雖然難以承受,但卻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再者小薇也要明白人非鐵打的,要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偶爾請兄姐照顧母親,讓自己獲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母親、陪伴她面對疾患。
而除了肯定自己的努力,同時要懂得尋求幫助、尋找資源。例如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尋求家人支持,互相鼓勵打氣,同時將親友提共的意見納入參考;另外醫療與社工單位中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都是可以提供協助的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