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情廣場 被遺忘的角落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2017.05.10
1259觀看次
字級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小薇來信:

我為了照顧失智症的母親辭了工作,照顧她將近八年,最近發現母親的失智症狀愈來愈嚴重,除了不認得自己的家,有時甚至連我都不認得。因為照顧母親和忙於家務,加上母親經常趁我不注意時跑出家門,每天的突發狀況令我精神緊繃,晚上也不敢熟睡,還要擔心兄姐指責我對母親照顧不周,讓我感覺沮喪、挫折又焦慮,接近崩潰的邊緣。請問我到底該怎麼辦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目前的處境?

吳君真老師(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理事長/美國諮商學會專業會員)回覆:

照顧失智者是件艱辛、沒有安全感又缺乏成就感的任務,照顧罹患失智症長輩的角色轉換,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曾經關心、照顧、呵護自己的長輩,非但不再是印象中溫暖、親切、堅強的樣子,反而顯出虛弱、無助、無理又陌生的模樣。

即使理智上知道人的器官會退化,然而當長輩出現失憶、不認得親人的現象時,還是會令照顧者感到沮喪、灰心、慌張、焦慮,甚至是無助與罪惡感,而面對每天突發狀況不斷的失智者,也會使得照顧者身心俱疲、睡眠失調;或者有時親人未充分了解病情卻給予過多的意見,雖然是出於對失智者的關心,卻會在無形中造成照顧者的壓力。

小薇為了照顧失智症的母親,辭去了工作,犧牲了可以展現自己專業的舞台,同時失去了與同事、朋友互動的機會,因此減少了社會、人際互動的關係。且由於家人關注的焦點大多集中在失智者身上,反而忽略了照顧者需要被肯定、支持和同理的需求,這時如果無法得到其他親人的支持和支援,很容易因無暇理會身體與心理出現的警訊,進而產生健康問題。

這個時候,首先小薇需要明白,失智症病程的惡化雖然難以承受,但卻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再者小薇也要明白人非鐵打的,要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偶爾請兄姐照顧母親,讓自己獲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母親、陪伴她面對疾患。

而除了肯定自己的努力,同時要懂得尋求幫助、尋找資源。例如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尋求家人支持,互相鼓勵打氣,同時將親友提共的意見納入參考;另外醫療與社工單位中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都是可以提供協助的社會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