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綾子
從錯中學並不斷修正,是成長的過程,我們允許孩子犯錯,也就給了他們成長的機會。人非聖賢,把耐心和愛心用在包容和陪伴犯錯的孩子身上,反而能事半功倍。
其實只要試著去理解小小孩犯錯當下的心理狀況,就會發現他們行為背後的目的,只是在模仿我們,想要變得跟我們一樣有能力,想試試看小手小腳可不可以和我們一樣有力氣。而這些想望,就和他學走路、說話的動力來源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何他會拿著刷子急忙地刷油漆、會倔強地拿著刀子切水果、會默默地自己帶著狗到外面散步;當我們放下擔心、拿起用心,他可能就不用急忙、倔強和默默。
布置一個能和孩子一起工作的場域,讓他們在經過篩選的照看環境下和我們一起工作,然後從中引導並建立工作的態度和規範,讓他真實參與家庭裡出現的事物,也讓他的感官持續在生活裡展開,同時保有他的熱情和好奇。如此,孩子的生命品質會開始轉變,而且與人的關係會變得親近。
因為愛,讓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可以站立和思考,可以建立情感和人際網絡。孩子一直都是以仰望的方式,愛著他身邊的人事物,而媽媽更是孩子們最初的老師,他們的一片天,善用媽媽的力量,給孩子一個好的模範,勝過千言萬語的教導。
幸福與智慧的平衡,來自於自己動手的過程,孩子在做事中會得到快樂滿足,體悟什麼是真實的學習。藉由一段有參與感、有自由活動空間和自主性的童年,讓孩子成為自己豐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