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三明治媽媽,小心憂鬱症上身!」精神科醫師表示,門診觀察發現,近幾年因工作職場壓力大,職場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媽媽們,求診比例大幅增高,約增加二至三成。職場媽媽壓力來源,大多是與職場家庭難兼顧,工作升遷與自我實現難如意,婆媳問題、小孩教育、經濟壓力,夫妻相處及健康亮紅燈等問題有關。
一名四十九歲職業婦女,是標準的「三明治媽媽」,近兩年出現身心俱疲、心情鬱悶、失志、焦慮,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致。不自覺暴食,胖了十五公斤;常常想哭,無法專注;全身痠痛,頸部肩膀僵硬,失眠嚴重。即便放假,怎樣也睡不飽,黑眼圈加劇。友人建議求診治療,經診斷為「憂鬱症」,目前門診藥物及心理諮詢治療中。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指出,「時間不夠用」是職業媽媽普遍的心聲,每天要和時間賽跑,下班時間就是趕著「上第二個班」,「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種種因素常壓著媽媽們喘不過氣來;如果沒有良好的紓發管道,身體就會反應自身的健康狀況,從最初身體不適、睡眠及食欲的改變,進而緊張、焦慮的心情日益加重卻無法緩解,最後導致憂鬱症上身。
施佳佐建議自救四招:一是拒當「超人媽媽」,放下高標準的期待,做到剛好,不要求最好;二是「學習取捨」,分工分責,不論家庭或職場,學習放心他人可以做好;三是「生活重心」擺正,將自己放在家庭與工作的前面,或是與家庭一樣;四是「時間管理」有效率,不論多忙,一周起碼要有三個半天或至少一整天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