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東村村長鄭金釧(左)鼓勵村內小朋友拿獎狀跟他換獎金,無形中,獎狀也記錄了村中孩子的成長。圖/張芮瑜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員山鄉湖東村村長鄭金釧為了鼓勵村內學子上進,十年前他開始發起獎狀換獎學金活動,還細心掃描獎狀珍藏,十年來累積一千九百四十三張;透過獎狀和獎金,鄭金釧看顧著村莊囝仔一個個長大,直到離家,雖然獎金不多,卻是他用最特別的方式,記錄每個囝仔的成長樣貌。
鄭金釧辦公室電腦中的「獎狀資料庫」珍藏獎狀無數;他說,十年前開始鼓勵小朋友拿獎狀跟他換獎金,不限學科,運動競賽、衛生整潔也可以,「只要有優秀表現都值得鼓勵」。
「多一個好人就少一個壞人。」談及一開始的動機,鄭金釧說其實很單純,想給小朋友多一點鼓勵,努力取得成就就有獎賞,國中、小學一張獎狀換一百元,高中職難度較高,可得兩百元,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知不覺就做了十多年。
鄭金釧口中的獎狀範圍很廣,科目不限,學業名次之外,進步獎、全勤獎、才藝、整潔衛生、運動競賽,只要有獎狀通通有獎,鄭金釧說,一個孩子的成就不只在學業,各方面都值得驕傲和鼓勵。
鄭金釧九十二年就任村長,九十六年開始發起獎狀換獎金,起初鄭金釧自掏腰包,但有些村民覺得「歹勢拿」,鄭金釧衡量後改以村里間資源回收經費來支付;只要小朋友拿獎狀來,鄭金釧會細心的整張掃描歸檔,再將獎金放進紅包袋,交給小朋友。
鄭金釧的電腦中,每個小朋友都有個專屬資料夾,存放歷年獎狀圖檔,累積十張,還能兌換「村長獎」,由鄭金釧頒發自己設計的獎狀和兩百元獎金,常成為小朋友意外驚喜。
有些小朋友從小領到大,高中去外縣市念書,還會拎著獎狀回來找村長領獎,鄭金釧藉此和他們聊天得知近況;卻也有小朋友少回鄉了,獎狀更新從此定格。「之前電腦當機壞掉,損失了好多獎狀和回憶。」鄭金釧常藉著獎狀,細數村中每個家庭的點滴。
拿著獎狀到村長家,是不少湖東村小孩的回憶,鄭金釧則用獎狀記錄囝仔的成長,但近幾年少子化影響,獎狀雖然仍持續增多,鄭金釧卻明顯感覺「錢真的少發了很多」,心中感動卻也充滿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