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 條紋鷹 來去無蹤的魅影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7.04.30 語音朗讀 35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此猛禽主要的特徵除了體型小,尾巴長而兩翼較短,還有就是牠的尾巴有灰色斑紋。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站在屋頂上的條紋鷹。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條紋鷹亞成鳥兩眼盯著灌木叢裡的動靜,因為牠知道有麻雀躲在裡面。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挺拔無所懼的小背影 那是十幾年前的某個早上,文堯正準備出門去上班。他向來有個習慣,打開大門之前會先從門上窺孔觀看一下外面動靜。記得當時他轉過頭來跟我說:「外面地上站著一個奇怪的東西,好像是一種鳥?從背影看不太出來……」 「真的假的?鳥不都停在樹上,怎麼可能站在門口?」我立刻湊上去設法看仔細,門口階台上果然有東西,但窺孔的高度和人一般高,看出去只見前面地底下有一團黑黑小背影。咦?難道是住在我們家屋簷下的野生鴿子?但那團背影顯然比鴿子大些,而且鴿子會低頭走來走去,形狀不像這般直挺挺地站著。 讓我覺得最奇怪的是,如果是鳥,怎麼會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呢?當時真有股衝動,想立刻開門看清楚,但文堯說不能驚動牠,如果牠一聽開門聲就立刻飛走,那我們就啥也看不到,更遑論調查牠的身家來歷了。 「那怎麼辦呢?」「沒關係,我從後院的側門繞出去,走到對面鄰居家,隔著馬路從對街看過來,這樣應該不會嚇到牠……」還是文堯聰明!他怕距離太遠看不清楚,還順手拿了長鏡頭。 出其不意的空中突襲 我從窗口望去,看到文堯拿相機蹲低身子,在對街用長鏡頭拍照。不久他就回來告訴我,原來是一隻鷹!而牠之所以站在門口一動不動,是因為正在吃一隻鴿子(八成是住屋簷下的其中一隻)。顯然是一時吃得太撐,但面前的鴿子還未食用完畢,所以牠就站在那邊,想消化一段時間再繼續享用美食。 阿彌陀佛,真是難以置信,我們家居然會出現活生生的猛禽?而且還在大門口就地用餐?簡直太出乎人意料之外了! 「那鴿子呢?還沒被吃完的殘骸留在地上,不是很恐怖嗎?!」 「沒吃完的部分,牠一飛起來就順便帶走…… 我半信半疑地打開大門,果然看到門前階台上鴿子羽毛散落一地,但並沒有想像中的驚悚畫面,那隻鷹兒手腳乾淨俐落,甚至連犯案血跡都沒留下。 如魅影般的獵捕高手 待幻燈片洗出來,拿北美鳥類圖鑑互相比對,我們推測此鷹應該是Sharp-shinned Hawk,國家教育研究院資訊網將之譯為「條紋鷹」,屬鷺鷹科,是北美一種小型鷹隼,身長二十五至三十四公分,體重八十七至二一八公克,雌鷹通常比雄鷹大上三分之一。成鳥背部灰藍色,腹部茶黃色,但亞成鳥背部呈深褐色,腹部有暗色斑紋。牠們主食有九成來自小雀鳥,但研究報告指出較大的鳥類如鴿子和鵪鶉,還有老鼠、松鼠、蜥蜴、青蛙、蛇和昆蟲等都可能命喪其口。在冬天食物較匱乏時,牠們會造訪後院有野鳥餵食器的住家,並擅於空中捕獵,出其不意突襲鳥雀。 自那之後,只要看到地上散落一撮羽毛,就知是此鷹的傑作。我還曾親眼看到條紋鷹咻地飛到草地上,定睛一看,牠腳爪下竟已按住一隻麻雀!還有一次,後院的鳥自助餐廳本來高朋滿座,突然間,所有小鳥都不見了,我覺得奇怪,赫然發現枝葉扶疏間躲著一隻條紋鷹,如魅影般,正虎視眈眈等著獵物飛回來。最近一次看到的應是亞成鳥,初生之犢不畏虎,牠見我慢慢走近也不害怕,就在面前鑽到灌叢裡想抓小鳥吃。 起初我並不清楚,因餵鳥而把猛禽引來,到底是好是壞呢?後來看到美國環保組織「國家野生動物聯盟」(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發行的雜誌有文章這麼說:「如果你家後院因餵食小鳥而出現猛禽,那麼,恭喜你!因為那代表你的住家環境已形成一個健康的、平衡而完整的小小生態體系。」 平衡完整的生態體系 其實半個多世紀以前,在一九四○至一九六○年代當DDT殺蟲劑被大量濫用之際,條紋鷹和美國國鳥白頭海鵰曾遭受同樣的命運,因蛋殼太薄易碎而導致育雛失敗,數量急遽下滑。幸好「美國環保運動之母」瑞秋.卡森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環保經典著作《寂靜的春天》,揭露DDT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一九七二年美國國會立法禁用DDT,是保育史上重大里程碑,拯救了無數鳥類,包括條紋鷹。 今日根據北美鳥類繁殖調查官方統計,條紋鷹數量自一九六六年到二○一五年相當穩定。但因牠們喜歡在隱密的森林裡築巢繁殖後代,其育雛成功率的研究資料仍付諸闕如。科學家只能從每年度的候鳥遷移統計,概略得知此鷹數量:目前全球估計有七十萬對,其中百分之四十九在美國,百分之四十在加拿大,其餘在中美洲等地。 來去無蹤的魅影讓後院小鳥驚嚇,令人慶幸的是,猛禽的出現是一種健康平衡的生態指標。除了感到欣慰,心裡還覺得有些驕傲呢。 前一篇文章 猴子自拍 版權歸誰? 下一篇文章 動物會做夢嗎?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