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中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日來,窗外不停的下著綿綿細雨,不由得想起了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蔣捷這闕詞巧妙的應用了「上」、「中」、「下」,寫出了「少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少年」時期,陶醉在五光十色的「歌樓上」,窗外絲絲細雨,彷如情人耳邊纏綿的絮語,詞人刻畫出溫馨浪漫、無拘無束、盡情享受青春的大好年華。
「中年聽雨客舟中」寫出壯年人的「雄奇磊落」與「勞碌奔波」,客舟上的旅人,不正是歷來禪師所說的:「芸芸眾生,不外求名、求利的兩種人。」有的為實現理想而奔走他鄉,有的為謀求生活而浪跡天涯。
古今以來,不同的交通工具上,發生著不同的生命故事。人到中年,多少人為了謀求衣食,離開溫暖的家庭,作客他鄉。
下雨的江中,廣闊的江面,低沉的烏雲,瀟瀟的雨聲,船行江中,在蕭瑟的季節裡,聽到失群斷雁的哀鳴,感受到無比的淒涼與落寞,描繪了求名苦、求利難的壯年心境。
最末一段的場景,安排在暮鼓晨鐘的寺廟,「僧廬下」三個字寫出了遠離塵囂,暗示著看破紅塵。「鬢已星星」表明歲月無情,翩翩少年郎,歷經勞碌中年,如今已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人生經歷了無數次的悲歡與離合,深刻的體會到「要來的擋不住,要去的不可留」,雨,要下就儘管下吧!任由下到天亮都沒有關係,流露出了老年人的寂寞淒涼,逆來順受、無可奈何的心境。
讀蔣捷這闋詞,我深深的體認到多數人的人生都難免經歷這三個境界,而這三個境界事實上也是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三關:愛情關、名利關、生死關。
人生的第一關是愛情關,意中人成為枕邊人,攜手共度白首,是人生最甜美的愛情。中年勇闖「名利關」,有的人求名求萬世名,計利計天下利,流芳百世,成為後代子孫效法的典範;有的沽名釣譽,用盡了心機與手段,即使得意於一時,卻遺臭萬年,留下萬古的惡名。老年人飽經世故,最難得的是能夠勘破「生死關」,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大智慧與大自在安渡餘年,享受最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