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絮語》 生病

陳振源  |2007.05.02
490觀看次
字級

人在生病的時候,往往是最脆弱的。人也往往在年老的時候,才覺得空虛寂寞。這時,如果能去思索生命的終極意義,往往會得到最深刻與最通透的領悟。

每每在公園慢跑,總會看到三三兩兩的老人家,在樹下打拳,散步,或者聊天。除了打拳時無暇說話之外,大半嘴巴說個不停。男的廣說國事,立場分明;女的閒話家常,說東道西。不斷的說話,莫非是害怕沒有出聲會被人忽略?以為自己已經消失,沒有任何價值?年紀大的人話多,是空虛的表徵。

前陣子同事得了急性腎衰竭,住院開刀,出院後每周洗腎。後來前往大陸換腎,卻產生排斥現象,只得再把新腎移出。幾經波折,身體依舊沒有起色。也許是因為心情降到了谷底,或是體力衰落到不行,她一度悲觀到不想活。曾經告訴家人別再救她。後來回到台灣,住進醫院治療。跟過去一樣,她全力阻絕別人的探訪。尤有甚者,她封鎖所有患病、住院及開刀的消息,不允許別人談論、詢問,就連大學時代的好朋友,也一概不准家人透露有關她的任何病情。生病的人話少,是脆弱的明證。

唐朝詩人杜甫有一首名詩〈旅夜書懷〉,詩中的人生境界令人懾服。詩中說,一個人生來像細草、孤舟一樣的微小,但卻是可以表現出像平野與大江一般遼闊的氣勢。詩句裡提到,他的名聲顯赫,不是因為文章寫得好,更不是因為官做得高;何況如今年老力衰,體弱多病,正要從官場退下。文中結尾說,生命的終極目標,是像在天地間飄來飄去的小小鷗鳥一樣,沒有束縛、阻礙與怨嘆。

杜甫是詩界宗師,年輕時立志走在「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兼善天下」道路上。他博覽群書,善於賦詩。雖在政治上不得志,也過著坎坷流離生活。但詩作博大精深,千態萬狀。既感嘆時運不濟,亦反諷社會亂象,故有「詩史」之名。後代推崇杜甫為「詩聖」,雖然他最後病死在一艘小船上。杜甫一生憂國憂民,頗富盛名的詩作很多,多與此類主題有關。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般小學生均能朗朗上口;又像「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亦相當膾炙人口。

當體弱多病、年老力衰,或是一個人長期獨居之時;無法四處奔走,或不願廣結親友,正是思索生活與澈悟生命的時機,因為那是沉潛的徵候。生病或年老,與其說是不得不然,或是無奈碰到,不如說是生命的一種抉擇,一種讓人跌破眼鏡的另類選擇,要人去發現,藏在表象世界背後的真義。

如果生病了,請努力耐住虛弱與痛苦,把心情跟別人說一說,也把別人的關懷放心的接受。如果年紀大了,請努力耐住孤單與寂寞,把澈悟跟別人說一說,也把別人的來去開心的接受。選擇在四下無人的時刻,氣定神閒的時候,好好琢磨自己的人生,找尋生命的意義,這是上天所給予的特殊禮物,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只能靠自己解開封印。要能如此,就是如杜甫般病死客船,也能毫無怨尤。因為他在人前沒有懷怨,在身後更令人讚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