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佛法
一、布施有沒有功德?什麼是無相布施?
布施是否有功德,就看是從什麼層次來講。如果從有為法來看,布施必定有功德。布施猶如播種,有播種,因緣成熟,必然有收穫。所以布施是無盡的寶藏,你有布施,你就有儲蓄,就有果報。一個人如果每天光是貪圖別人的東西,是貧窮;常行喜捨,才是富貴。
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錢財珍寶去布施,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說好話布施;你心裡面有豐富的力量,可以用為人服務來布施。即使你不會說好話,沒有力量為人服務,只要人家做好事,你心裡隨緣歡喜,隨喜也是布施。每個人心裡都有隨喜、隨心、隨口、隨力的功德寶藏,所以我們應該把儲蓄在我們自己心田的寶藏,隨時布施,這才是致富之道。
布施的最高境界,要能「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受施的人、沒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都能不著相,這才是真正的無相布施。所謂「空心不空境,空境不空心,心境兩俱空,心境俱不空」。如此功德就有大小之分了。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第二冊,〈決疑品.問題講解〉
二、關於慈悲,什麼是有緣的慈悲、無緣的慈悲?
什麼是有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
有緣的慈悲,是幫助和我們有血緣交誼關係的家族、朋友或鄉知。無緣的慈悲,是我雖然不認識對方,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看到別人受苦受難,發慈悲心,給對方一些助力。有緣的慈悲容易做到,無緣的慈悲難以實踐,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才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有相的慈悲,是指一個人行了慈悲之後,念念不忘於心,覺得我是個能實踐慈悲懿行的施者,對方是接受我慈悲濟助的受者,譬如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朕印經建寺、度眾出家,有多少功德?」就是有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是《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著一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沒有施者、受者、施物的對待觀念,甚至也沒有了慈悲的意念,是一種無私無念的自然悲行。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佛教的慈悲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