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神通

圖與文/林一平 |2017.04.11
2515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作者收藏的廣目天王木雕像 圖/林一平
圖二:吉美博物館的廣目天王 圖/林一平
圖三:吉美博物館的濕婆神。圖/林一平

我就讀國小時,沉迷於《西遊記》及《封神演義》這些章回神話小說,相當憧憬嚮往小說中敘述的「天眼」神通。

神通,妙用無礙,天眼神通相當於今日寬頻影像監控系統,在神話小說中可分為兩派。

第一派是有實體的天眼裝置,代表人物是「二郎神」楊戩。《西遊記》敘述二郎顯聖真君楊戩戰鬥力與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平分秋色(兩人都會七十二變化)。但他有寬頻影像監控系統,亦即第三隻天眼,因此打敗孫悟空;另一位有實體天眼這種無線感測技術的著名人物是《封神演義》中的雷部正神聞仲。他的神目能辨忠奸善惡,是非黑白,當他發怒時,神目會睜開,白光現尺餘遠近。

《封神演義》還提到幾位有第三眼的人物,如呂岳、殷郊、溫良及馬善,但並未交代這些神目的技術規格,因為這幾位人物還未施展神功就陣亡了。

另一派的「天眼神通」是虛擬裝置,是佛門的天眼通。佛典所謂的六大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尊者是天眼第一,他的天眼如何成就的?據說佛陀某次說法,阿那律竟不自覺打起瞌睡,佛陀望著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驚醒過來,慚愧不已,乃立誓精進不眠,以致患眼疾而失明。不過他的修行突飛猛進,心眼漸開,終於成為佛陀弟子中「天眼第一」,不但勝過今日台灣街頭到處安裝的攝影監視系統,甚至有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效果,可照見眾生生死流轉的因緣,透徹世間萬物之法,無有障礙。

阿那律尊者,原是佛陀的堂弟,據《佛本行集經》卷五十八記載,阿那律與阿難、難陀、優婆離等,在佛陀成道後回鄉之時出家為弟子。佛陀入滅之際,他侍立於涅槃床前守護。佛陀涅槃後,他曾參加第一次結集(類似佛教的學術研討會議),貢獻卓著。

天眼通乃是修行達到初禪以上才能獲得的能力,佛教的四大天王中的西方廣目天王(Virupaksa),也擁有「淨天眼」(Pure Deva Eye)。

《中阿含經》卷十三曰:「已得靜正住,逮得淨天眼。」讀者諸君可能仍不懂《中阿含經》,再來參考一段英文說明:「The pure deva eye can see all things small and great,near and far,and the forms of all beings before their transmigration.」換言之,淨天眼具有特殊影像辨識技術,即使嫌疑犯變裝,淨天眼仍然可以還原,立即辨認。

我和廣目天王相當有緣。一九八六年我在美國西雅圖留學,逛市區的中國城,在一家骨董店看到一個木雕神像(圖一),不知祂是何方神聖,卻很喜愛其造型,花二十元美金買下。三十年間我多次搬家,一直帶著這尊雕像。二○一六年我訪問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Guimet),看到了很多尊和我收藏的木雕造型類似的神像,標明是廣目天王(圖二),才恍然大悟。

吉美博物館的廣目天王沒有第三隻眼,但館內不少雕像具有額外的眼睛,例如印度教的濕婆神(Shiva;圖三)。

濕婆神的第三隻眼如同雷射武器。而大部分的學理認為第三眼是引導人通往內部領域和更高意識的一扇門,在宗教上往往代表清晰的視野及洞察力。有理論宣稱古代人類原有第三隻眼睛,但隨著時間演化後,這眼萎縮,陷入成為松果體(pineal gland)。松果體保持光的敏感,負責生成和釋放一種致幻劑,瞬間於出生和死亡時大量排出體外。在佛教中,有不同修鍊天眼神通的方法:但,最終目標是為理解存在的真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