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清朝皇帝與書法

文/余遠炫 |2017.04.10
3027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清朝的皇帝雖是滿人,擁有自己的文字,但從順治入關統治中國之後,卻對中華文化相當仰慕,具體的表現就是中國書法的鍛鍊。順治皇帝書寫的「正大光明」四個御字,高懸在乾清宮前,取代了明朝時的「敬天法祖」,匾額後面還成為雍正時期祕密建儲,密藏傳位詔書的地方。

順治喜愛中華文化,影響了兒子康熙皇帝。康熙年幼時就苦讀經典,甚至背誦高達一百二十遍,所以他常要求皇子們讀書背誦,也要達到一百二十遍,認為這才會背誦到滾瓜爛熟。除了背誦之外,每天也要練習寫書法字一千多字;法國傳教士白晉,就曾對太陽王路易十四介紹康熙皇帝,說康熙皇帝寫的一手好字,漢文與滿文都寫得優美,他的愛好都是高尚的活動。

由於康熙重視書法,他的兒子也因此熱衷書法學習,連帶的康熙在任用官員時,也不知不覺地把書法字好不好看,列入考量中。康熙時期任職南書房的官員張英、高士奇,就因為書法優美受到關注。康熙二十四年時,國子監助教員有缺額要補新人,新任的官員陶三泰獲選,就是因為他能寫得上一手好字。康熙晚年因為廢立太子問題傷心過度,身體健康亮紅燈,暫時停止書法,但官員來求皇帝墨寶時,他還是展現功力,寶刀未老。

最近幾年因為故宮推動文創商品,康熙的御批「朕知道了」,成為耳熟能詳的書法字。康熙皇四子胤禛,更是酷愛書法,當上皇帝後,每天更花費許多時間在批寫公文。「朕就是這樣的漢子」,雍正是個勤政的皇帝,書法字更是每天都在鍛鍊,他的行書字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具有大家風範,一點都不遜於當代的書法名家。

乾隆皇帝大概因家學淵源,又崇拜祖父康熙,所以勤練書法,甚至到處品評前代書法。寵臣和珅也因此在書法字上刻意下了工夫,甚至臨摹乾隆的筆跡討好皇帝。

中國書法在清朝皇室受到重視,康乾盛世的具體表現,中國書法也應占有一席之地。

書法字既能展現漢字的結構美感,也能在書寫過程中,鍛鍊耐性與心智,又具有特殊的文化涵養,不管是硬筆的鋼筆書法,還是傳統的毛筆書法,都很值得學習提倡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