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五百三十九萬受薪族,明年申報今年綜合所得稅時可望減稅。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眾所矚目的股利所得稅改委外研究方案本周五出爐,不僅攸關股民荷包,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也將配套調高,以免獨厚股民。據了解,薪扣額最高有可能從現行的十二點八萬元調高至十五萬元,增加二點二萬元,有五百三十九萬戶可望受惠,估算稅損近一百億元。
為解決股利所得負擔較重等問題,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進行「我國股利所得課稅及兩稅合一制度檢討」,近期賦稅署與研究團隊正緊鑼密鼓進行最後確認,預計周五召開期末報告審查會。
財政部表示,研究團隊將提出建議方案及利弊分析,財政部會參酌各界意見後選定符合政府施政需要及社會各界期待的方案,五月正式提出稅改方案報行政院審議。若修法順利,最快明年五月申報今年所得時就可適用。
為回應大法官會議解釋現行薪資所得僅可採定額扣除,違反憲法平等保障原則,財政部長許虞哲日前指出,未來將改採定額及核實列舉扣除雙軌制,五月提出稅改方案時,一併考量調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據了解,為了平衡股利所得與其他各類所得,研究團對建議,調高薪扣額可讓上班族也能享有稅改的好處,但最高不要超過十五萬元,以免又對股民不公平。
財政部官員指出,若薪資所得扣除額調高,可讓多數民眾採用定額扣除即可,不必採核實扣除的方式要辛苦舉證、蒐集發票,也簡化稽徵行政。未來將視稅改最終方案,在稅收影響不大下調高薪扣額。
財政部官員表示,薪資所得新增列舉扣除制計畫採正面表列方式,但會訂定上限,目前正在蒐集各國資料,最快明年上半年提出修法。
官員指出,未來薪資所得可列舉扣除的項目,包括哪些可抵、哪些不能抵等,一定要非常具體清楚,以免未來爭議不斷,產生徵納雙方的困擾。主要將研究哪些行業會有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巨大、顯著的費用,且必須與取得薪資所得有「必要性」,也就是賺取薪資必須花費的支出才能扣除。
如攝影記者增添設備、受雇演藝人員整形等費用,若與取得薪資沒有必要性,可能就無法列舉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