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佳冬鄉農民林統勝種紅龍果,由於母親是佛教徒,果園總播放著佛樂,紅龍果變得特別健康,品質更好。圖/中央社
屏東佳冬鄉農民林統勝(右)種紅龍果,由於母親(左)是佛教徒,果園總播放著佛樂,紅龍果變得特別健康,品質更好。圖/中央社
【本報屏東訊】屏東佳冬鄉農民林統勝家中養殖池在莫拉克八八水災時被淤泥填塞,他索性利用林邊溪疏浚的砂土回填養殖池,改種紅龍果,以草生栽培,還讓紅龍果聽佛經,種出好吃受歡迎的紅龍果。
四十歲的林統勝,原從事水電業,為了照顧雙親返鄉,老家原本種香蕉,且從事養殖業,七年多前成為八八水災受災戶,才加入紅龍果種植行列。
林統勝的紅龍果園和別的紅龍果園看起來很不一樣,除了有陣陣的誦經音樂,撐著紅龍果的是檳榔樹幹。他表示,一般人種紅龍果利用竹子當支架,他則利用砍下的檳榔樹幹當支架,當初只是想廢物利用,沒想到紅龍果根系攀附檳榔樹幹上,一併吸取腐爛樹幹的養分。
林統勝表示,利用檳榔樹幹當支架,種出的紅龍果植株強壯,果實碩大而且甜度高,它的紅龍果甜度高達十七、八度。
林統勝的紅龍果園田埂間布滿松葉牡丹、馬齒莧,除了景觀美麗,又有保肥作用,他還自製肥料,買來黃豆加上過期牛奶及微生物,發酵後竟是最佳養分補給。
由於母親是佛教徒,跟林統勝一起在果園工作,就播放著誦經音樂。林統勝說,一面聽佛號一面打理果園,在誦經聲中心平氣和,做事有條理,更能深入了解紅龍果特性,紅龍果似乎也在佛樂的陶冶下,變得特別健康,品質更好。
林統勝還利用燈照技術控制產期,對紅龍果的栽培老是別出心裁,他說,他就是想種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紅龍果。
林統勝指出,他所種植的紅龍果一年可採收八至十次,以外銷為主,這兩年價格還蠻穩定,年收台幣百萬元以上。八八水災,屏東佳冬鄉是重災區,許多養殖池無法再經營,林統勝一家人填池改種紅龍果,從災難中翻身而起。
林統勝說,回到家鄉除了照顧到父母親的健康,和家人一起工作的幸福感,也是在外打拚無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