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研討AI時代教育 注重人文關懷

人間社記者李盈瑩大樹報導 |2025.07.08
226觀看次
字級
透過實作操作,教師將親自體驗文字生成、圖片製作、AI問答等功能,科技由工具轉化為創造學習情境與課堂互動的助力。圖/人間社記者蔡秋燕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舉辦「2025年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7月5日開營典禮,祕書長覺培法師(前排右8)、副祕書長有容法師(前排右7)、教師總召吳欽杉(前排右9)、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前排右10)與近500位教師合影。圖/人間社記者蔡秋燕

【人間社記者李盈瑩大樹報導】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的「2025年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於7月5~7日於佛光山雲居樓舉行,主題為「AI時代的教育革新與人文關懷」,全台的校長、主任與教師近500人,深入探討當代教育的創新策略與AI應用,呼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推動教育革新、與時俱進的精神。

開營典禮於5日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教師總召吳欽杉強調:「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各異,引導學生因應時代成長,延續生命教育的深遠意義,正是為這個時代提供希望與回應的教育實踐者。」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致詞時表示,教育應與時俱進,在星雲大師以佛法應世的精神指引下,佛光山長年推動人文教育與智慧科技融和。此次研習正呼應這份理念,體現出即使在AI加速變動的年代,教育仍需不忘初心,以人為本,智慧並進。

善用AI科技  教育與時俱進

本次研習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數位教學創作者宋睿偉老師、世界觀學院創辦人李佳達、科技教育人朱元楷等專家授課,內容著重在AI科技與人文關懷等相關議題。

曾志朗主講「新世代學習科技」的四階段進化模型:從AI(人工智慧)、BI(生物智慧)、CI(群體智慧)、DI(數位輸入)、資料智慧,探究思考價值與生命意義。曾志朗指出,教育的演變不只是科技與認知的發展,關鍵在於人與人的連結與互動。透過共讀,才能真正提升閱讀的理解力與辨識能力,在對話中釐清觀點、深化思惟,並強調人文關懷才是教育不可取代的核心。

「AI概念與實作」課程由朱元楷主講,帶領教師從AI工具的使用者,邁向AI教學設計者的角色。課程以AI教學心智圖為核心,協助教師釐清AI在教育現場的應用路徑,將科技由工具轉化為創造學習情境與課堂互動的助力。透過實作操作,教師將親自體驗文字生成、圖片製作、AI問答等功能,學習如何運用文生圖、圖生文等技巧,靈活整合進課程設計中。課程特別注重提問力與邏輯思惟的培養,協助教師引導學生善用AI、問對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習深度與創造力,真正落實AI教學的核心價值。

科技融和人文  教育核心在人

慧知法師在「教育理論與AI」課程指出,AI雖是強大的輔助工具,但真正發揮效益的關鍵仍在人。從人文教育的立場出發,深入剖析AI帶來的可能契機與潛藏風險,強調在數位與大數據的浪潮中,教師應保有覺察,引導使用與實踐教育本心,科技的進步不應取代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仍在人。

AI優勢助學,教育者須引導其「用得其所」,AI結合大數據的應用可提升學習效率與思辨能力。AI風險需警惕,包括過度依賴導致學習被動、喪失分析與預測能力、擴大數位落差、降低辨識與驗證能力。培養覺察力、提問力以及與AI互動的修行,是內在教育的延伸,更是一種與科技共處的生命教育。唯有讓科技與人文融和、效率與價值並進,才能讓AI真正成為推動未來教育的智慧助力,而非迷失人心的數位幻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