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來,高麗菜的價格一直維持在低檔,量販店一顆二十三元,傳統市場則是一顆喊價十元,雖然價格已經低到成本價了,但菜販的高麗菜還是沒有人買,而量販店也是。
因為採收成本高於販售價格,因此有些農民乾脆將高麗菜剷平當肥料,雖然可惜但卻是為下一波的種植作準備。
台灣農民天性樂觀,以公公為例,雖然已經七十幾歲了,但仍然每天下田種菜,他種植三、四個月的高麗菜近日開始採收,卻遇到高麗菜價格大跌,到自家附近黃昏市場廉售,還是沒有人要買,他乾脆分送給老主顧及親友享用,還有剩餘的高麗菜則是外子做成泡菜,再分送給親友,雖然高麗菜價格不好,但他卻沒有抱怨,每天仍舊到田裡工作。
這是台灣農民的刻苦奮鬥精神,他們努力地種植,只是希望將好的農產品能讓大家享用,價格高低不是重點,能否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像公公堅持不灑農藥,雖然種植出來的品質沒有進口蔬果漂亮,但卻相當甘甜,即使賣不出去,他都覺得無所謂,因為這是一種對自身及他人誠信的堅持。
他一直提醒我們:「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但不努力絕對不會有收穫。」公公這一輩子只會種菜,而賣菜則是相當隨興,他不計較,也只懂得付出,或許種菜不賺錢,但他仍然持續種菜。
對於近來高麗菜價格低落,他表示現在田地也愈來愈少,種菜的人也愈來愈少,價格應該會上漲才對,但因為少子化關係,家庭人口大都只有三人,再加上上班族回到家都累翻了,便選擇吃外食或便當,再加上國外進口便宜青菜,在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價格當然就低囉!
公公的一席話有如「當頭棒喝」,原來高麗菜價格低和政府的管控不良無關,問題出在大家少吃青菜的緣故。衷心期盼大家多吃台灣農民所種植的青菜,除了能幫助農民外,也能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喔。
林家瑜(新北市/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