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毓繡美術館 散步島國的深深凝視 李碧華 |2017.04.03 語音朗讀 27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投草屯九九峰下的毓繡美術館是台灣企業家侯英蓂、葉毓繡夫婦的在地投入,葡萄園、荔枝叢環繞下生成的此館由台灣建築師廖偉立設計,建築主體為清水模、小巧精緻,獲得2016年台灣建築首獎。圖/南投毓繡美術館提供 【館長的話】 藝術變有趣 李足新美國密蘇里州芳邦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專任教授及現任毓繡美術館館長。曾舉辦「記憶的溫度」,「消逝的年代」,「塵事記憶」等個展,作品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奇美博物館及台灣藝術大學典作品/楊博堯 日本料理 罐頭方便且易於保存的特性,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求,也解決了糧食不足的問題。然而,在格外重視食材季節性與新鮮度的日本料理餐廳中,壽司吧台竟擺放罐頭食品而非新鮮食材,錯置的奇異景象,凸顯了兩者具有極大反差的衝突。圖/南投毓繡美術館提供 文/記者李碧華 圖/南投毓繡美術館提供 南投草屯九九峰下的毓繡美術館是台灣企業家侯英蓂、葉毓繡夫婦的在地投入,葡萄園、荔枝叢環繞下生成的此館由台灣建築師廖偉立設計,建築主體為清水模、小巧精緻,獲得2016年台灣建築首獎。創辦人葉毓繡曾夢想當藝術家,夢想未達成,卻間接得知台灣藝術家的處境,「我想,既然當不成藝術家,也應該為藝術家做些事。所以,美術館成形了。」 因此引介當代寫實藝術,舉辦「我願望散步島國只深深的凝視:連建興的荒景魔幻」個展。此外,四位專注於不同領域的當代寫實新銳藝術家的個展《棲息地—盧嬿宇個展》、《相遇─黃品彤個展》、《消費奇談─楊博堯個展》、《是古非今─盧昉個展》也趣味登場。 盧昉將自己虛擬成大鼻子的角色遊走於古畫之中,除了創造了一種詼諧感外,希望透過當代性的眼光看古畫,讓觀者產生一種時空的錯覺。 盧嬿宇藉由對居住空間的觀察及描繪,暗示了居住其中的生活樣態,將斷垣殘壁的紅磚巧妙的融入陶瓷雕塑作品中,是對於環境覺知的提點。黃品彤用木雕表現各種情感,面對自我,讓生命每天都是嶄新的一頁。 楊博堯提醒大眾在追求食的小確幸之餘,在日月如一的日常裡,更能夠更重視食品的源頭,別一味無知的任由商人傷害健康。 【館長的話】 藝術變有趣 李足新美國密蘇里州芳邦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專任教授及現任毓繡美術館館長。曾舉辦「記憶的溫度」,「消逝的年代」,「塵事記憶」等個展,作品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奇美博物館及台灣藝術大學典藏。 李足新表示,縣政府現委託代管美術館旁閒置的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館舍,「我們購入一批出版品目前已朝向藝術圖書館來規畫,將來美術館、圖書館、九九峰步道、巷弄美學等形成一日休閒。」他說,台灣有很多廢棄空間,可以透過藝術變成有趣的地方。 古典繪畫 是古非今的幽默詼諧 作品/楊博堯 日本料理 罐頭方便且易於保存的特性,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求,也解決了糧食不足的問題。然而,在格外重視食材季節性與新鮮度的日本料理餐廳中,壽司吧台竟擺放罐頭食品而非新鮮食材,錯置的奇異景象,凸顯了兩者具有極大反差的衝突。 溫室 呈現《產地到餐桌》系列的概念起源。透過描繪溫室的環境與培育活動,楊博堯將飲食議題拉回基點,引領觀眾從最原初的作物生長場所來思考當代食品工業帶給人類的影響。戴著食品帽的樂高人,仿擬了食品加工生產線的作業員,其手持針筒注射作物,則反映了人工育種的當代農業景觀。 作品/黃品彤 此刻的美好 人馬及人魚等造型語彙,在各國神話故事中不斷被重新詮釋。但在黃品彤的創作裡,他們並不是奇幻的神話或者珍奇異獸。這幅作品以「自然物與人的結合」為主要結構與造型,其真正目的是希望能在潛意識中,拉近生命體之間的關係。 遇見自己 將〈此刻的美好〉中的人馬與〈遇見自己 〉的人魚轉化為人內心靈魂的化身,強調當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緊密時,其靈魂的狀態也不再有區隔。每個物種之間不再有隔閡,去除掉外在的樣貌與能力條件,生命與靈魂的本質都回到根本的美好狀態。 作品/盧昉 大鼻子與他搶來的新娘 試圖透過古典技法來創造一種另類的卡漫風格,帶來難以分辨的時空矛盾。把500年前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巧妙融入現今台灣生活環境,增添了有趣及耐人尋味穿越古今的中西對話。《大鼻子與他搶來的新娘》是盧昉將凡艾克(Jan van Eyck)那幅《阿諾菲尼與他的新娘》中的新郎換成了大鼻子。 東西廟會大對決 盧昉營造古畫的衝突感,不破壞挪用之古畫氛圍,進行大幅度調整原有作品元素的實驗。如同一位舞臺劇導演,穿越時空揉合東西方場景、及不同人物角色等。《東西廟會大對決》,則是把布魯哲爾的《農民的舞蹈》背景換成台北霞海城隍廟,農民嘴裡喝的,變成台灣飲料。 陶瓷邊際 創作/盧嬿宇 靜謐的觀望這個世界 羽毛殼 盧嬿宇的腦中時常浮現作家赫曼.赫塞《徬徨少年時》文字:「一隻鳥出生前,蛋就是牠的整個世界,得先毀壞了那個世界,才能成為一隻鳥。」〈羽毛殼〉視覺印象發想於鳥類停歇在電線杆或枝頭上的剪影輪廓,整體像是一副靜謐的殼鞘,透過裂縫,在遠處觀望這個世界。 探尋者 鳥類從停駐到飛行的姿態蘊含著流暢的張力,如生活的本質,流動且無法預料。使用簡化的有機造型,拼湊出單足、多翼、片面的鳥形動態,使之停滯於定點,表現動與靜的瞬間。鳥類的形態一向任人聯想為自由的象徵,然此作則呈現一種擺盪於無邊際的自由、與有限制的棲所間的不安定狀態。 前一篇文章 西螺文化館 古蹟格外有風情 下一篇文章 中正紀念堂藝廊 還原草原的情義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高雄市立美術館 彩繪原鄉感動狗 千旺幸福工藝層層堆積 追逐膠漆杯器傳說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狗名人與寵物的夢幻組合 ──什麼人養什麼狗台中文化中心 昇華為藝術 有很大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