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原本就是充滿痛苦掙扎與愧疚折磨,若缺乏虔篤的心,讓自己禪想,入定與修息,以智力來研悟佛典,將如何以和諧而優雅的心來奉佛侍法;用莊重而抒情的態度面對苦海眾生;用甘心而無怨的意志展開托缽苦行?
艷陽高照,熾熱如烤的炎夏,卻是最適宜托缽苦行的日子。薄布鞋觸及烈陽燒烤過的柏油路、高溫侵入鞋底直竄皮層膚質的劇痛,挑戰我的堅持與決心;汗如雨下,潤溼了袈裟,卻絲毫撼動不了我的心志。看見眾生投予的眼神萬化千變,有著難以解釋的疑惑,我皆能以內歛的沉思,來擺脫一切外在的轇轕轣輅,雖介於人世的狎暱與疏遠,折衝在滿腔熱情與交纏衝突間,紓緩了獨行時正面交鋒的微妙緊張,不必費心惦量何時開口說話以化解陌生僵局;何時得保持不相互侵擾的安靜。我把托缽苦行看成延捱那旅行般的美麗心情。
不管是在現實以內或慾望以外,凡人總在苦樂的浪濤裡隨波逐流,在高潮低潮的落差裡歡喜、高興、嗟歎、喪氣,這是我在行旅中所常見的人生景觀。
偶或遭逢身體不適,腳步虛浮不定,神經未梢的痛苦擴張,手腳微顫,胃部翻江倒海,表情鬆弛,眼神渙散,心悸……。便暫作歇息,盤腿趺跏,面壁打坐,藉由梵唄誦唱來遺忘病痛,化去時現悠長而蕭瑟,孤愁的感覺,總有難喻而絕對的奇妙療效。
日焰艷紅,大地土黃,蒼穹湛藍,川湖碧綠,遊雲純白,以欣賞眼光來觀照周遭習以為常的景物,世間彷彿變得更為美好。前塵過往,如果是罪為愆,則只要良心來泯,任何人都會追念往事,謙心補過。懺悔和記憶因此並不是殊途兩橛,而是以時間為主軸構成的一體兩面。混沌思緒中,繼續或停止托缽苦行的掙扎之際,驀然驚覺精神抒發與慰藉,皆因這次的動作而找到生命的出路和解答,不致讓自己陷入迷惘和不知所措。
反思自己托缽苦行意涵,為了行善止惡?為了啟迪教化?為了認知傳統?為了感念有情有義有愛的社會,還是傷憫失去變調的宗教信仰及傳統?沒有肯定而必然的答案!去世習佛之人更無需深入探究!
持續數個月的托缽苦行並不苦,大千世界,八方信眾時化為菩薩,總在日曬雨淋,飢腸轆轆時刻適時施捨奧援,缽中齋食雖不豐盛,簞食瓢飲卻足支持我每個旅程的體力能源,感恩惜福之心油然,也更堅定弘法志願,雖早逾耳順已近聽天命之年歲,深知年華已衰,體力負荷有限,然而,行有餘力,自己仍會朝著心中早已底定的誓願邁步,袈裟襤褸僅足蔽體,足靴破敗僅供眼觀,一步一履的苦行,雖然暫歇,繼而待發的另次托缽苦行的安排卻早已規畫妥定,堅信佛法,矢志弘揚的志願!卻可發出震攝人心弦的力量,宛若一般清流,流過紛擾的凡俗,洗滌人世間的苦難,讓人有淋浴法雨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