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 屏東竹田車站風情萬千

文/邱秀堂 |2017.03.21
5061觀看次
字級
五位藝術家像孩子般在「老夫子彩繪牆」飛躍,留下調皮生動的畫面。由右至左,金偉、蔣悅、趙林紅、于亨、黃曉平。圖╱潘成旺提供
藝術家黃曉平在屏東縣竹田鄉美崙村寫生的水彩作品。圖/邱秀堂
老夫子作者王澤(左5)與藝術家們參觀竹田驛園,在「池上一郎博士文庫」前與藝術家、貴賓們合影。圖/邱秀堂

文與圖/邱秀堂

當中國最北的黑龍江省,遇上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竹田鄉,會擦出什麼火花?

今年元月初,來自中國大陸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四十年的五位畫家──蔣悅、趙林紅、于亨、黃曉平、金偉,在台南「甘樂阿舍」畫廊參加「同學一回」畫展開幕後,他們在好友老夫子第二代作者王澤邀請下,到我的娘家美崙和竹田兩地寫生。

五位都出生在中國最北黑龍江省的藝術家,像孩子般在美崙村「老夫子彩繪牆」飛躍,留下調皮生動的畫面,照片還上了報,返回大陸後在微信瘋傳。他們對台灣高聳入雲的檳榔樹和燦爛的陽光念念不忘,於是蔣悅提議請中國藝術家金城及愚夫婦王澤、我當策展人,計畫今年年底再到南台灣住個十天寫生,並舉辦「竹田鄉情寫生」畫展。

我將此消息傳給竹田鄉長傅民雄,傅鄉長熱烈回應,樂意全力配合,屆時畫展可在竹田驛站旁的「釀造物產館」舉辦。

舊名「頓物」的竹田,有「囤積貨物之地」的意思,是六堆客家稻米集散地,號稱「米倉」。六堆指的是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原名「頓物車站」的「頓物驛」建於一九一九年;現今古意盎然的竹田車站,是於一九三九年擴建的木造車站,隨著屏潮鐵路高架化,為切換高架路段,建了新的竹田車站,並於二○一五年八月正式通車。

舊的竹田車站在地方文化人士努力奔波之下得以保存,是台鐵屏東縣內僅存,唯一保留在客家地區的日式木造火車站,吸引了許多中外鐵道迷和遊客參觀。現在增添的景觀公園,就是「竹田驛園」,旁有「池上一郎博士文庫」與「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前者是存放二戰期間駐地軍醫池上一郎(一九一一~二○○一年)捐贈的文史書籍,後者攝影家李秀雲(一九一九~二○○一年)是竹田鄉頭崙村客家人,為舊時六堆客家與農村文化留下有許多珍貴影像。

漫步新舊交織的竹田車站周邊,彷彿穿梭時空,看到古樸優雅的竹田車站,辦公室、信號房、茶水間、木窗售票口、毛筆書寫時刻表、候車室,我的思緒停格在某年雙親冒著強風到火車站接不到我的颱風夜。

初三那年的颱風夜,原本電話中請站務員在「旅客留言板」寫給我父親:「今晚我在同學家過夜,請勿牽掛。」不知何故訊息未傳達,父母親等到末班車見不到我,又繼續在風雨中趕路到潮州,至學校教務主任鍾明太的府上,請鍾主任協助尋找颱風夜「失蹤」的女兒。深夜,我在同學家看到門口站著全身濕漉漉的鍾老師及雙親三人,心裡愧疚萬分!父母親見到我沒有責備,反而要我就留在班長陳宮梅同學家安心過夜,他們倆又冒風雨騎著腳踏車回美崙。日後經過竹田車站,總會想起這段酸楚的往事。

初、高中時,我分別就讀縣立潮中、省立潮州高中,每天從美崙村家中騎腳踏車至竹田車站寄車,然後搭一站火車至潮州站,再走十至二十分到學校。騎單車的沿途,經中崙(現已改為美崙村)、二崙村至竹田車站的小吃店、茶店仔、竹田基督教長老教會、黃醫院和庭院深深的曾勤華議員大戶人家以及輾米廠,現在這些地方有的已改頭換面。

傅民雄鄉長為黑龍江來的「竹田鄉情寫生團」,提供寫生畫作展覽場地的「釀造物產館」,正是二○一五年得到客家委員會補助以竹田特色產業「釀造業」為主題,將竹田車站舊倉庫華麗變身為「釀造物產館」。荒廢多年的德興碾米廠不再碾米現改賣咖啡,就是「大和頓物所」,閒置已久的曾勤華議員故居則成了「豐明園」咖啡屋,兩家咖啡屋都在今年先後開幕。值得一提的是,「豐明園」店名是林石城先生(曾擔任屏東縣第二、三屆縣長)為此華屋落成的題字。

今春,王澤和我帶了好友陳怡真伉儷返鄉,特別到竹田火車站前喝咖啡。尚未下車就看到客家花布在車站前飄揚,穿著鮮豔的原住民美少女在台上載歌載舞,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原來那天是「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三日),正舉辦「遊藝天穿.共享客家」的多元族群活動。

據說「天穿日」是客家人為了紀念「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明朝文學家楊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年),字用修,號升庵,在《詞品》中記:「宋以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穿。」

我不記得小時候有過「天穿日」,但歲時祭儀中,如「奉公王」、「作福」、「完福」,村人家家戶戶忙著準備牲禮祭拜的情景,至今仍印象深刻。

就在竹田車站,我初體驗客家人的「天穿日」,坐在「豐明園」後院的馬兜鈴花架下,悠閒品味著姬正倫老闆特調的咖啡與手工麵包,蝴蝶在樹叢中飛舞,我悄悄和王澤說:「前後院開闊,屋內戶外別有古樸風情,此地是為黑龍江來的朋友辦畫展開幕Party的最佳場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