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立法院初審通過菸酒稅法修正草案,預計六月三日前完成三讀,未來每包菸稅負擔至少多二十一元。
如果說政府提高菸稅的目的,在於讓生產者負擔較多的企業社會責任、幫助民眾戒菸,減少菸品消費,以促進民眾健康,同時也讓政府稅收增加。
那麼若以同樣目的為出發點,為什麼我們遲遲不見政府尚未有任何相對應措施,減少消費者消費含糖量高的食品,如含糖飲料等加工製作飲品呢?
世界衛生組織曾從二十三個國家的人口死亡原因發現,糖對人體的傷害更甚於吸菸,因為人類的嗜糖反應與毒癮很類似,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健康威脅,也腐蝕兒童牙齒。
如今不只美國,許多國家開始注意含糖飲料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例如英國政府為了要降低民眾肥胖問題,於二○一六年開徵含糖飲料稅,不僅能為政府帶來五點二億英鎊的額外收益,更迫使飲料生產商不得不開始調整配方,降低含糖量。
然而根據農委會的糧食供需統計,台灣人現在平均每天攝取的糖已「超英趕美」。台灣若能借鏡歐美,以公共衛生的角度,嚴肅面對不健康飲食習慣,協助民眾自主管理,政府是不是也應該評估開徵含糖飲料稅的可行性?當然這背後的用意,也許不是為了新稅的收益,而是在於政府負起責任,讓民眾擺脫嗜糖習慣,改善國民健康,以降低健保成本。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