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東縣環保局為落實垃圾分類及減量,自二○一六年四月起率先全台,在縣內三百四十二處公家機關試辦以透明塑膠袋裝垃圾,實施近一年,垃圾分類的正確比例由八成二提高到九成七,上升一成五,效果十分明顯,垃圾量也減少百分之四 ;今年三月起進一步全面推行到一般家戶,宣導期過後,七月強制執行,違者開罰。民眾除對透明垃圾袋的定義,仍有疑義外,半個月來都十分配合使用。
台東縣因十三座掩埋場爆滿,有焚化廠無法啟用,又無法將垃圾轉運到高雄焚燒處理,垃圾危機十分嚴峻,雖積極推行垃圾分類及減量,由過去每天二百五十三公噸垃圾,降至去年每天約一百零六公噸,仍無法改善垃圾問題;為了更落實垃圾分類,去年四月起,台東縣三百四十二處公家機關率先實施使用透明垃圾袋,帶頭落實垃圾分類。
台東縣環保局局長謝清泉表示,公家機關改用透明垃圾袋後,可以肉眼清楚辨識是否落實垃圾分類,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垃圾分類的正確率由過去的八成二,提升至九成七,對於垃圾分類工作,有顯著幫助,經過統計,也有百分之四的垃圾減量效果。
此外,垃圾破袋檢查不合格逾七成的苗栗縣,昨天縣務會議通過推動使用「透明塑膠袋」,第一波將由縣府與附屬機關率先施行,盼民眾落實垃圾分類,也保障第一線稽查安全,新制下半年上路。
苗栗縣環保局也認為推行透明塑膠袋,對第一線清潔人員而言較安全,以往清潔隊執行破袋檢查時,易被袋內暗藏尖銳物品弄傷;一旦使用透明塑膠袋之後,可以目視檢查,不僅較安全,也能減少檢查時間,好處很多。
對於地方推動使用透明垃圾袋,中央並沒有全面推動透明垃圾袋;環保署廢管處科長顏瑞錫表示,垃圾隨袋徵收是因為垃圾處理費隨著垃圾袋費用收了,因此民眾會好好做垃圾分類;而其他縣市可能隨水費收,垃圾沒有仔細分類,因此推動民眾使用透明塑膠垃圾袋,民眾丟棄時應該更謹慎,也便於稽查人員可以檢視其中的內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