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芸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閒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唐.百丈懷海禪師
什麼是出家人的生活?所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百丈懷海禪師為了叢林僧眾生活行事有所依據,融合大小乘戒律而立下的「清規」可說是禪宗創舉,天下叢林無不奉行。這樣一位嘗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者,他對出家生活的想法又是如何呢?他說「有幸穿上這身福田衣為僧,在天地間成為一清閒人;有緣即安住無緣也莫強留,就任白雲隨清風而行吧!」是的,正是這樣惜福而逍遙放曠的生活態度,成就了日後中國佛教禪門的風範啊!
據載,懷海小時候跟隨母親去寺院拜佛,見到佛像便問母親:「這是誰?」母曰:「佛也。」年幼的懷海說:「長相與人無異,我以後也要作佛。」弱冠出家,研讀經藏,後至馬祖道一門下參學;一日,侍師同行,見一群野鴨子飛過,馬祖問:「那是什麼?」懷海說:「野鴨子。」馬祖再問:「何處去也?」懷海曰:「飛過去也。」馬祖回頭把懷海的鼻子一扭,懷海摸著鼻子大喊:「痛啊!」此時馬祖若無其事說:「鴨子又飛過去了。」懷海言下有所省悟。
懷海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為馬祖入室弟子,當時號稱「三大士」。馬祖圓寂後,他到洪州新吳大雄山創寺,因大雄山山勢雄偉險峻,又稱為百丈山。他制定清規,率眾修持,實行農禪生活,每日上堂說法,常有一老者聽法;有一天大家都散去,老者卻沒走,師乃問:「立者何人?」老者說:「我過去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我回:『不落因果』,而墮在野狐身。現在請和尚給我一個轉語。」師云:「你問。」老者便問:「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者言下大悟,即脫野狐身也。
懷海座下門徒輩出,首座弟子黃檗希運、溈山靈祐一脈,後來又開衍出臨濟宗、溈仰宗,為禪宗「一花五葉」的五家之一,真是「臨濟子孫遍天下」。
百丈懷海禪師所留下的叢林要則二十條:「僧院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合機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湯藥,煩惱以忍辱為妙解,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待人以誠實為真情,執事以盡心為有功,語言以減少為直截,上下以慈和為進德,學問以勤習為入門,因果以明白為無過,老病以無常為警策,佛事以精虔為切要,敬客以謙益為供養,門庭以樸實為莊嚴,凡事以預辦為不勞,處眾以慎言為常禮,遇險以不亂為章程,濟物以慈悲為根本。」句句讀來簡扼,卻深深敲動僧心……至今,還有多少人常常持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