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以待人寬厚處世
悲以拔苦濟世利民
喜捨多福厚德載物
捨己為人大公無私
慈心不殺愛護生命
悲天憫人菩薩心腸
喜從天降福滿人間
捨生取義高風亮節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悲憤填膺痛不欲生
喜形於色手舞足蹈
圖/施金輝
文/星雲大師
慈以待人寬厚處世
悲以拔苦濟世利民
喜捨多福厚德載物
捨己為人大公無私
慈心不殺愛護生命
悲天憫人菩薩心腸
喜從天降福滿人間
捨生取義高風亮節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悲憤填膺痛不欲生
喜形於色手舞足蹈
捨我其誰當仁不讓
慈眼視人俯視眾生
悲願如山提拔後進
喜眉笑眼神采飛揚
捨就是得擁有妙方
慈眉善目和藹可親
悲欣交加心情複雜
喜出望外笑容可掬
捨身為法為道忘軀
佛教問題
一、什麼是「四無量心」?佛弟子該如何實踐?
所謂四無量心,一是慈無量心,二是悲無量心,三是喜無量心,四是捨無量心。此四種無量心的實踐,能降伏我們內心的貪、瞋、痴、慢等煩惱,體證菩薩無量無邊的境界。
1.慈無量心:就是給人信心。
2.悲無量心:就是給人希望。
3.喜無量心:就是給人歡喜。
4.捨無量心:就是給人方便。
菩薩覺知生死熾然,煩惱逼迫,仍本著「拔苦予樂」的本懷,視一切眾生長者如我父母,幼者如我子女,菩薩不只是自己解脫,也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在《陀羅尼雜集》說,菩薩有四種大事:心如大地、心如大海、心如橋船、心如虛空,能長養一切善法,能包容一切差別,能啟發一切歡喜,能成就一切因緣。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三)》〈菩薩道的實踐〉
二、佛教很重視慈悲,慈悲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般人都知道慈悲,甚至自己也在奉行慈悲,但是對於慈悲的意義卻不一定能透徹了解。譬如某人做了破壞公益、傷害他人的事,必須接受懲罰時,有些人會為此人求情說:「請你慈悲饒了他!」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了姑息縱容,實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那麼慈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有人說慈悲就是愛,但是世間上的愛有染汙性,處理不當時,反而變成痛苦的淵藪、煩惱的來源。慈悲是淨化的愛、昇華的愛,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是成就對方的一種願心;集合了愛心、智慧、願力、布施,就是慈悲。
慈悲如良藥,身體有了病痛,藥物可以醫治沉年痼疾;心理有了傷痛,慈悲的清涼法水,能撫慰受創的心靈。慈悲好比光明,有了慈悲的光明照耀,能夠破除黑暗,如實的看清世間的真相。有了慈悲的光明,人間充滿著希望,前途有無限的憧憬;顛沛困頓的逆境,有了慈悲的依怙,都能化險為夷、轉逆為安。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論文集(上)》〈佛教的慈悲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