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改建,許多建築師或設計師會大筆一揮,加入自己新的創意,並變動原有的設計格局,或許美則美矣,但也失去老屋的原汁原味。
去宜蘭市康樂路的「賣捌所」參觀,倒見識了保留日據時期,原小商、庶民屋樣的改建形式。圖/丹青
老屋改建,許多建築師或設計師會大筆一揮,加入自己新的創意,並變動原有的設計格局,或許美則美矣,但也失去老屋的原汁原味。
去宜蘭市康樂路的「賣捌所」參觀,倒見識了保留日據時期,原小商、庶民屋樣的改建形式。
「賣捌所」是日據時期約一九二六年,菸酒專賣局宜蘭地區的批發商小島仁三郎的住家兼營業所,此種地區批發商,台灣光復後的公賣局亦有。所謂「賣捌」,就是日語「批發」的意思。
兩層樓的日式房舍,被宜蘭縣政府列為縣定古蹟,因閒置多時,而年久失修。後來,在老房改建再利用的風氣之下,文化局乃委由某經營音樂活動的廠商,進行開發重建。
經營者尊重原來老屋的設計格局,抱持著整舊復舊的理念,幾乎不更動原來屋內房間的樣式,只是修繕一些毀損牆面、窗櫺、屋瓦等,盥洗用具則新添現代化設備而已;連新的店面,亦維持著「賣捌所」的名稱;經營者著重的是軟體上的創新和活化利用。
走進「賣捌所」,你可以想像七、八十年前,日式小商人的住所兼營業場所,就是這個樣子。木頭建築與窗戶、小庭院都保留,兩層樓的許多房間,也多是原來的格局。
當然,許多家具都不同了,但蒐集來的老沙發、老桌子、老玻璃、老打字機……對現在年輕人而言,還是很具古味的。
經營者,當然不再批發菸酒,而是做為複合式的再利用;營業項目是:二手書的販賣和展出、提供咖啡輕食等餐飲、文創小商品或小飾物的展售、音樂活動資訊的提供,偶爾有獨立樂團的演唱……不可否認的是,老屋還是以提供餐飲聊聚的空間較多,二樓還有整間榻榻米的空間,可辦小型聚會。
或許老式屋子房間稍多,擁擠些,但日本老屋的原味保留下來了,也是宜蘭市區一處看書、寫字、聽歌、發呆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