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表示,要達到零撲殺需要很多配套共同執行,包含生命教育及結育等措施的推動。圖/小魏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動物收容零撲殺政策昨天正式上路!農委會昨天邀約地方政府及動保團體召開「告別十二夜──生命不倒數,台灣全面實施動物收容零撲殺」記者會,未來,公立收容所除了有傳染疾病、或特殊狀況才可撲殺。不過,農委會也指出,政策需要推動生命教育及絕育等五項措施,及擴大業務才能落實,並預計明年底前增設動保司。
流浪動物在被「逮捕」送往收容所後,若無人認養通常都以「死刑」判定,最終遭到「處決」,因此動保團體一再奔走、呼籲,並發起「廢死」運動,希望能拯救這些無辜的動物。
農委會說明,以往收容動物十二天後,若無人領養,會比照多數國家作法採以人道撲殺,而台灣最高一年曾撲殺達十萬隻。不過,在國人動保意識抬頭,還有政府及民間共同努力下,從民國九十六年至一○五年間,全國公立動物收容處所認領養率已由一成三餘上升至近七成五,增加四倍以上;收容動物撲殺率由近七成五降至一成二餘。
農委會動保科科長江文全表示,要達到零撲殺需要很多配套共同執行,包含生命教育及結育等措施的推動,而節育措施,從前年預計全國結育十萬隻流浪犬,去年增為十五萬隻,今年提高為十八萬隻。
為了落實零撲殺,農委會說明,預計必須落實「飼主不棄養責任」、「推展生命教育」、「加強執法」、「落實寵物登記」、「擴大絕育」等五大面向。但目前相關業務,中央部會僅設立農委會畜牧處動保科負責,預計政府組織改造若如期在明年底以前執行,屆時農業部將增設動保司,以利動保業務有更多人力、資源推動。
與會的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專員邱于軒呼籲,要落實零安樂死,飼主一定要做到不棄養,其次是收容所密度不能太高,並要落實節育。獸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培中及台東市動物防疫所長吳子和則認為,絕育及生命教育最重要,政府要推動相關計畫執行;吳子和並已規畫在台東縣開始推動生命教育課程。
陳培中表示,獸醫師公會會員有五千多位,可以透過農委會跟教育部合作,到小學、國中、高中等學校上課,讓動保觀念從小扎根;政府若願意開始規畫,今年九月開始的新學期就能推動,希望盡速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