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來幫助孩子,新竹縣幼兒園舉辦幼兒義民祭,協助環境遲緩兒。
圖╱劉美熙提供
【本報新竹訊】政府免費補助幼兒園大班孩子入學,但新竹家扶發現,社經弱勢孩子,大班才入學,仍然跟不上,導致學習遲緩。新竹二十三所幼兒園加入公益行列,以師生共存愛心豬公方式,集資讓弱勢家庭幼兒提早至中班就能入學,「能挽救一個是一個」,前年幫助五十一個孩子、去年新增二十九名;今年一月中邁入第三屆,也是全台唯一「小小孩幫助小小孩入學」的方案。
家扶中心社工只要發現孩子疑有發展遲緩現象,即透過早療個管中心進一步進行篩檢,以一○四年數據統計分析,通報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六,去年也針對受扶助的家庭中零至六歲孩子進行發展篩檢,實測十九人,最後只有一人全部通過,家扶發現學前教育雖推動多年,仍顯不足,因此首度打出「幼童至少從中班學習為目標」的口號,開始用「豬公」募款,把義務教育再向下延伸,成為全台創舉。
新竹家扶中心主任沈俊賢說,許多小朋友無法表述顏色,只能指著黃色說「香蕉」;數字永遠只能從「1」開始,指「8」問他這是多少,孩子無法回答,甚至還有比較大的孩子寫數學考題寫不出來,但老師把題目念出來後,孩子就能解答,原來是理解力不足。
沈俊賢指出,政府雖免費補助幼兒園大班孩子入學,但受扶助的家庭有六成為邊緣戶,無法獲得政府補助,加上目標又以助幼兒提早至中班入學,只能向社會籌募經費。
長期致力偏鄉兒童早期療育的南投縣埔里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醫生、前埔基院長趙文崇說,偏鄉孩子在學齡前未接受教育就直接進入陌生的學習環境,會造成學習困難,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產生自卑感、沮喪,愈能提早學習,愈能降低落差。
新竹家扶的「愛心豬公」計畫,由教師們帶班上孩子講述愛心小豬公的故事,「你們到學校來有老師愛你們,還有同學一起玩,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只能待在家無法上學,我們一起幫忙好嗎?」孩子回家後再練習口語表達,將意念傳遞給家長,親子一起養大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