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各行各業的朋友,不管勞、資方,只要提到一例一休,每個人火氣就上來,企業想調高加班彈性,工商團體也認為造成雇主、勞工、消費者「三輸」,幾乎每個人都痛罵愈修愈差。
真的是三輸嗎?個人倒不認為,至少有一成的企業適應良好還增進競爭力、有一成的勞工不受影響還增加收益。抱怨的那九成企業其實是缺乏專利品牌、自動化、轉型升級;許多勞工沒有專業證照、特殊技能,無法適應政策修改、提升自己而缺競爭力。
產業型態本來就是日日在變,省成本、拿訂單、拼產能也是時時在發生,同性質有利潤的生意,隨時有人搶食。九成故步自封等待政府奧援的公司,不研發轉型升級,競爭力隨時就消失。
勞工要永遠當派遣、打工族嗎?不習得專長、拿證照、求升遷,外勞隨時可取代,就算政府給兩例、三例,抱怨一例一休者,現有的本事夠競爭嗎?有人在專注本業之外,還能出書、演講,他們一點也不受一例一休的影響。
政府為了選票,所擬政策會屈從多數人,而忽略有競爭力的少數,如果政府輔導獎勵措施能讓九成的勞工/企業提升技能與轉型,並趕上暫時領先者,將可提升整個社會進步的動力,讓雇主、勞工、消費者將從三輸翻轉為三贏。
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