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蔡娜在自己的實驗室內做實驗,她於二○○九年取得日本博士學位後赴美工作,二○一四年底回到中國大陸,在長沙市岳麓科技產業園內開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
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戴著一副黑邊框眼鏡的蔡娜,在實驗台前一絲不苟地做著實驗。旁人很難看出,這名文靜的「八○後」已是長沙市岳麓科技產業園內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的總經理。
二○○九年在日本拿到博士學位後選擇赴美工作,蔡娜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原本一切都很順利,但看到「國內頻頻出台的創新創業政策讓我再也坐不住了。回來短短幾個月,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蔡娜眼中的最佳時機,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出台,從政策環境上放鬆管制,降低創業成本,培育創業創新土壤,加速中國海歸「創業潮」的到來。
二○一四年底回國的蔡娜經過一番考察,最終落戶長沙。「在園區保母式服務的幫助下,我的公司很快在今年五月順利註冊。」蔡娜說︰「這種速度讓我出乎意料。」她透露,在園區的協助下,公司已取得一項名為「一種人源星形膠質前體細胞的製備方法」的國家專利。她說︰「在國外,幹細胞的研究和應用已相當廣泛,但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很廣闊的前景。」
蔡娜是眾多見證「創時代」海歸人之一。根據長沙官方媒體報導,目前該市共有歸國留學人員三萬多人,投資創辦企業達一千五百多家。
帶回國外最新創意
一九八一年出生的姚雷爾十八歲高中畢業後就到倫敦留學,畢業後在當地一家國際教育諮詢機構上班,創辦了自己的中文培訓機構。但他在二十八歲時毅然選擇回國創業。
「十年後回國,長沙到處是高樓大廈。我所居住的倫敦寓所街道十年間還是老樣子。」這個強烈的反差讓姚雷爾感覺到回國創業蘊藏著許多機會。他靠著在英國傳下來的積蓄、父母的資助和朋友的幫助,二○○九年在長沙開辦了首家英語培訓機構。「我這種無背景、無資金、無渠道的『三無草根』海歸可以坐在前排,直接向相關部門提出創業發展中的難題。」
截至二○一六年,他在長沙已開了三家分校,姚雷爾說,如果融資成功,想把分校開至三、四線城鎮。「創業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也可以把國外最新的教學理念、模式帶回國內,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事實上,二○一四年中新社曾採訪三個英國學成歸來的「八○後」的海歸碩士,他們與一幫熱血的蘭州大學碩士智囊團,合夥在蘭州開了一家以海盜為主題的吧式餐廳。三個合夥人還特地走訪了甘肅貧困山區隴西縣的幾所小學,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捐助了課桌、籃球架、書包、保溫杯等,創業的同時也不忘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