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長庚最新研究發現,打鼾的聲音經過傳導,快速振動,會形成「音聲外傷」,進而影響「頸動脈」厚度,造成頸動脈粥樣硬化。醫師指出,鼾聲的能量振動,造成動脈內皮受傷,使動脈變厚硬化,容易造成中風,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已刊登於醫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任李學禹表示,研究共針對三十名打鼾病患進行鼾聲分析,結果發現,頸動脈的厚度與不同頻率的鼾聲能量有關,中、高頻的鼾聲與頸動脈厚度有顯著相關。打鼾病患的頸動脈厚度平均零點七五七公釐,大於常人零點六五公釐。頸動脈的厚度與不同頻率的鼾聲有關,而與其他因素(如BMI、總膽固醇、呼吸中止係數、收縮壓)無關。
林口長庚耳鼻喉科系喉科主任李立昂說,傳遞入動脈內的「音波」反覆振盪,更增加膽固醇附著於管壁的機會,使動脈變厚、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傳統以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因反覆性的缺氧,造成發炎,破壞血管壁。新研究認為,如果鼾聲屬於高亢、尖銳、時間又短促者,頸動脈可能會變得比較狹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