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為立身之本,忠恕為存心之本,
立志為進修之本,讀書為起家之本,
嚴肅為正家之本,勤儉為保家之本,
寡欲為養身之本,慎言為遠害之本,
節欲為卻病之本,清謹為當官之本。
孝悌為立身之本,忠恕為存心之本,
立志為進修之本,讀書為起家之本,
嚴肅為正家之本,勤儉為保家之本,
寡欲為養身之本,慎言為遠害之本,
節欲為卻病之本,清謹為當官之本。
──明.王錫爵
作者
王錫爵(1534~1614),字元馭,號荊石。南直蘇州太倉人,祖籍山東莘縣,明萬曆年間吏部尚書、當代著名學者,書法亦頗可觀。其作品〈本箴〉作為警世文章,曾入選明代「國朝館」課經,主要是傳承「仁義禮智信」的儒家精髓。
居家之道
一、佛教對孝道的看法?
佛教認為孝可分為三種層次:
一般的甘旨奉養,使父母免於飢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輪轉之苦,才是上上大孝。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系列(二)人生與社會》〈佛教的道德觀〉
二、怎樣的傳家之寶,才能讓家庭和樂、家族興盛綿延呢?
1.「勤儉」是傳家之寶:社會上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之所以能成功,絕不是從安逸享受中得來,而是從勤儉奮鬥中獲得的。
2.「孝道」是傳家之寶:親子之間有著「上代以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係。藉著世代相傳的倫理,人類的綱常秩序才能穩固和延續。
3.「慈悲」是一種傳家之寶:培養孩子有慈悲心、有善念,他就能與人為善,不會到處樹立敵人,而擁有平安順遂的人生了。
4.「信仰」是傳家之寶: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心中就沒有力量。但是要選擇正信的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除此,其他如儒家的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佛教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八種正道等,以及書香、教育、知識、明理、忠信、誠實、歡喜……,都是值得代代相傳的珍寶。
──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佛教對「家庭問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