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 郭熙的〈早春圖〉

文/江心靜 |2016.12.15
2579觀看次
字級
眺望如利斧劈鑿花崗岩的冰河頂、哨兵岩、御弧岩及優勝美地瀑布,寒冬已過,茂盛夏季還遠,萬物甦醒的春天來了。攝影/林存青
北宋畫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圖〉。(臻印藝術發行之故宮授權複製畫)攝影/林存青

文/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等了十年,終於看到〈早春圖〉!〈早春圖〉是北宋畫家郭熙的代表作,國立故宮博物院十月推出「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精選宋元時期的書畫珍品,赫然出現了郭熙〈早春圖〉和北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限展品;限展品不能公開展出超過四十天,所以分前後兩期展出,換展第一天即迫不及待地一大早從台中趕到故宮,渴望一飽眼福。

與〈早春圖〉結緣是三年前,在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當時寫下:

「小歇片刻,往步道東半部走,遇到樹林開闊處,恰如畫框,凸顯峭壁飛瀑的壯闊,想起北宋郭熙的〈早春圖〉,山林長大的畫家巧妙安排近、中、遠景,下臨深淵,中以松石昂然坐鎮,上隔雲霧仰望巍巍懸崖,左側溪流流入千里沃野,漁夫返家,妻小相迎,右側則是山坳瀑布奔瀉而下,整個畫面淡墨流動,刻意留白的優雅筆觸,呈現郭熙對春天生氣蓬勃的感受:『驕陽初蒸,晨光欲動,曉山如翠,曉煙交碧,乍合乍離,或聚或散,變態不定』。

相隔千年,畫家筆下的春天氣息,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瀰漫,緊鄰的環庫克草原步道,視野開闊。走到哨兵橋,著名地標半屏山倒映在莫塞得河上,沿木板鋪成的小徑穿越草原,眺望如利斧劈鑿花崗岩的冰河頂、哨兵岩、御弧岩及優勝美地瀑布,寒冬已過,茂盛夏季還遠,萬物甦醒,野花點綴綠毯,空氣中有積雪融化的涼意,觸目所見一片清新。」

在冰河地形遺留下來的北美原始山林,一天健行七小時,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透過網路找到郭熙的〈早春圖〉,一千年前的畫家,把春天萬物甦醒的生氣勃勃視覺化,呈現中國山水畫「氣韻生動」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果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春圖〉前瞻仰的人牆還未湧現,獨享這幅魂牽夢縈的鉅作──近看遠看都好,墨色層次豐富細膩,墨染靈動,光影變化萬千,構圖平衡大器,山體圓渾多姿,雲氣虛實自然,樹木姿態橫生,點景的人物細膩寫真,愈看愈能體會畫家心中的浩然之氣,橫出紙面。

圖片遠遠不如真跡,太多細節必須親眼目睹,與其它同年代模糊暗沉的作品相比,感謝品相完整,修護人員功不可沒。

一整個上午,盯著這幅畫,流連忘返。當人潮開始聚集,看到一位盛裝的日本小姐和同伴,怕擋到後面的人,兩人跪著看畫,一個輕聲解說,一個認真傾聽,痴心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程代勒老師在現代水墨研究的課堂上曾介紹:「現代水墨使用半自動技法作畫,創造新的皴法,但是要去看傳統山水的構圖及處理方法,例如三遠──高遠、深遠、平遠,以及近景、中景、遠景,偷傳統的東西來用。」他說的是溫故知新;藝術家是叛逆的,要質疑過去,但是對傳統一無所知,就是井底之蛙,不能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更上一層樓。

這幅存世千年的真跡,繪於宋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年),左方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站在前面,感受到一股靈氣,傳承源源不絕的中華文化,宋代山水,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高峰,尤其是英明有為的宋神宗,亟欲改革積弱不振的國力,新舊激盪,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和〈寒食帖〉也是這段時間的作品。

二十一世紀,落腳台北外雙溪的〈早春圖〉,對以渡海三家為代表的傳統國畫,受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影響誕生的現代水墨,回應鄉土寫實運動的文人彩墨,以及把水墨當符號的當代水墨,依然充滿啟發,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缺一不可,如何掌握時代精神並呈現出來,是所有藝術家的課題。

活動:「公主的雅集──

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

地點:故宮台北院區

展期:即日起~十二月二十六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