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北捷運便利,背後卻有段悲慘故事,由顧玉玲著作《長途漫漫—台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追蹤紀實》,追蹤報導二十多年前,台北捷運首度引進壓氣工法,卻讓工人超時處於高壓工區,又減壓不當,導致捷運工人集體罹患無法根治的潛水夫症,因而獲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北捷運便利,背後卻有段悲慘故事,由顧玉玲著作《長途漫漫—台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追蹤紀實》,追蹤報導二十多年前,台北捷運首度引進壓氣工法,卻讓工人超時處於高壓工區,又減壓不當,導致捷運工人集體罹患無法根治的潛水夫症,因而獲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
成長於嘉南平原的顧玉玲,第一個工作投入基層工會,希望能為弱勢人們做些事。
顧玉玲表示,當年他們在城市建造最先進、高科技的台北捷運,因工法不當導致得病後,全身痠痛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只好返回原鄉務農。她記錄受職災工人在花蓮生活的故事,他們有的人失業,有人種西瓜、稻子,以他們的勇氣和力量,維繫他們和土地、自然的關係。
罹患潛水夫症的工人,報導焦點在病情最嚴重的張孝忠,和在花蓮種西瓜的陳順明身上;顧玉玲在文中提到當看到西瓜收成時,陳順明一家人在西瓜田中拜拜的情景,仍充滿著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