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林雯琪──《明道文藝》轉型舵手 文/江心靜 |2016.12.08 語音朗讀 29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攝影/林存青 《明道文藝》轉型舵手林雯琪總是活力四射,一臉陽光笑容。 攝影/林存青 「大師在明道」講座,邀請知名創作者林秋離&熊美玲老師與學生分享。 攝影/林存青 「大師在明道」講座,邀請知名創作者林秋離&熊美玲老師與學生分享。 文/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一九七六年創刊的《明道文藝》是台灣第一本為青少年創刊的文學雜誌,更在一九八一年開辦「全國學生文學獎」,拔擢年輕的優秀寫作人才,培育無數知名作家,如簡媜、張曼娟、林黛嫚、駱以軍、許悔之、吳淡如、侯文詠、焦桐等,被譽為「文壇的源頭活水」,筆者在中部念書,見過文藝青年爭睹《明道文藝》的盛況,雜誌文章都是由文壇重量級作家寫的。然而,這個由高中校園刊物塑造的傳奇,隨著汪廣平校長交棒,創刊社長陳憲仁退休轉任大學教職,面臨轉型的挑戰。 二○○八年接手的社長林雯琪說:「雜誌的純文學傳統要持續,文學獎則隨著時代改變,全國學生文學獎改成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現在收到的稿件,台灣和海外各占一半,文字表達能力依然很好,學生取材的生活經驗則隨地域更加豐富。」 「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掌握社會脈動,明道文藝增加了專題報導,由編輯策畫撰稿,以十年為期,前五年鎖定文創,後五年深耕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十多年來從不定期供稿到固定寫專欄,看著這本曾獲得九座金鼎獎的雜誌演變,從一本清新的文學刊物,轉型成綜合性藝文雜誌。最新一期九月號探討熱門的創客Maker風潮,運用數位工具實踐手作創意,不僅可以成為升學以外的選項,也讓整個城市可以一起動手做、用手思考,透過創客教育,讓年輕人對台灣的創造力產生認同,從企業外移的灰燼中再站起來。雜誌新的內容實用有深度, 那麼,改版面臨的挑戰是── 「第一個是人力,以前編輯只要處理外稿就好,現在必須兼顧企畫、採訪以及寫稿,要投入大量時間,為了堅持雜誌品質改成雙月刊。另一個是內容,學生希望增加動漫或是影劇新聞等休閒娛樂,但在文學式微的大環境中,我們還是希望守住這珍貴版面,為培養文學人口盡一分心力。另外,我們也想增加科普內容,受限於編輯都是文科出身,現在先和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合辦活動,從學生身上開始培養。最近明道的班聯會有學生反映,希望把全校學生一律訂閱改成自主訂閱,這牽涉到雜誌的成本問題,在沒有官方補助和社會奧援下,目前還是維持現況。」 她強調,「下一階段最重要的是數位化」,不僅把雜誌紙本的內容上網,增加讀者互動,也希望為年輕作家增加版面,像今年有三十六個團隊進行國際教育旅行,除了透過論壇演講方式分享義工經驗,如果能在《明道文藝》的數位版發表,影響力會更深刻持久。 自嘲是文青出身的林雯琪,從一個單純的國文老師,到現在身兼副校長、明道文藝社長和文化創意處主任,如同八爪章魚,同時要應付要求不同的繁瑣工作。每次短暫相遇,不管在學校、文藝營或是獨立書店,她總是活力四射,一臉陽光笑容。 偶爾在臉書上,看到林雯琪在旅行空檔寫著:「上海的改變是可感的,不光是光鮮亮麗的外顯環境,餐旅服務也在快速質變中,就如現代傳播集團時尚編輯總監葉曉薇所言:他立志想要變成一個國際都市,而不只是一個中國都市。入夜來訪,信步到外灘覓食,可能是非假日,人不多,空氣中飄著桂花香,燈火絢爛下,吃些家常,暖暖胃。」五光十色的夜景下,她有一分難得的清閒。 創社社長陳憲仁花了三十二年,為喜愛文學的青少年種下一顆大樹,接手的人要在校務之外,守護枝繁葉茂的老樹,免受風雨的侵襲,注入新的養分,不僅需要文學的熱愛,教育的熱誠,更要有日日呵護的使命感,絕非易事。 目前,台灣文學雜誌不到十種,創刊超過六十年的《幼獅文藝》可謂奇蹟,《文訊》是唯一的文壇資訊雜誌,真正具有市場發行能力,純文學有《聯合文學》和《印刻》兩家,大眾文學有《皇冠》、《講義》兩家,寥若晨星。 在此呼籲,為明道文藝的轉型,拍拍手,讓這陪伴求學過程中無數文學靈魂的大樹,日益茁壯,撒下更多種子。 前一篇文章 【春秋雜論】人性的溫度 下一篇文章 【禪門語彙】靈明廓徹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 作者其他文章二十四小時賞梅茶席【雲溪演算】水墨、古琴與現代舞的記憶饗宴【墨海游蹤】 程代勒靈光與漫遊者【夜懸明鏡青天上】順勢而上夜懸明鏡青天上 石上流泉【夜懸明鏡青天上】聽之以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