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南極的海冰面積平均一千四百五十四萬平方公里,減幅是舊有十一月低標紀錄的兩倍多(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十一月應該是地球兩極開始重新結凍增冰的時候,南、北極海冰這回卻寫下縮減紀錄,海冰面積降低最堪憂的是貝倫支海。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的科學家說,正值理當增冰之際,北極海冰的面積在十一月中旬卻下探,是「幾乎前所未有」的事,縮減了大約五萬平方公里,使北極海冰少掉比丹麥還大的海冰面積。這件事主要發生在挪威與俄國北邊的貝倫支海。
溫暖的氣溫加上溫暖的風,造成南北極海面減冰,降到三十八年來十一月的平均紀錄以下。北極海冰這個十一月平均九百零八萬平方公里,比一九八一到二○一○年的十一月平均值低一百九十五萬平方公里,打破原有的二○一二年最低紀錄。
全球暖化導致北極區的表面氣溫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二度以上,是北極海冰縮小的主因。專家說,如果目前的趨勢維持不變,北極區可能二○三○年代就會出現空前的無冰夏季。
NSIDC主任塞列斯說:「三害作祟:溫暖的海洋,溫暖的氣溫,加上風象模式,共同不利北極的冰。」
十一月南極的海冰面積平均一千四百五十四萬平方公里,減幅是舊有十一月低標紀錄的兩倍多(圖/法新社)。
NSIDC首席科學家史康柏斯說:「南極海冰這回真的掉進『兔子洞』。」他指的是《愛麗絲夢遊仙境》開頭,愛麗絲掉入「一直往下,像一口非常深的井」的洞。
北極海冰通常在冬季增加,在三月達到年度最大值,但今年嚴重脫離「劇本」。北極海冰面積劇縮,肇因是北冰洋上空的異常高溫、持續不利的風勢,以及溫暖的海洋。北極有些地區的溫度比往常高逾攝氏二十度,俄國北極區更預測八日將比常態熱攝氏三十三度。就全球而言,二○一六年已篤定成為史上最熱年。
北極熊數量 35年內減1/3
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在七日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中指出,未來三十五年,隨著北極海冰縮小,北極熊的數量可能減少百分之三十以上。這是歷來首次有關北極海冰面積與北極熊數量的系統調查。全球的北極熊目前估計約僅二萬六千頭。
其他機構也提出類似的評估,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IUCN說,北極熊非常「脆弱」,很可能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