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君遠
金鐘獎上綜藝類入圍者有一半以上沒來,星光不再,這是個指標,未來電視弱化,金鐘明星只會愈來愈少。
兩年前,跑新聞時遇到新進記者,閒聊時發現,他主跑電視綜藝線,家中竟然沒裝有線電視,這就像學生考試前不看書、選手比賽前不研究對手一樣,當時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電視都很難看呀,我選幾個有興趣的,再上網抓來看就好。」
去年,跟一個跑了20年的資深記者聊,她告訴我,也決定停掉有線電視了,她跑的是電視戲劇線,她認為打開電視真的沒內容可以選擇,「工作上要寫的陸劇、韓劇都可以上網抓得到,就算台灣偶爾出現不錯的作品,網路都有,而且何時想看,上網即可。」
唐立淇、製作人 紛紛退訂有線電視
然後,9月在電視環境中工作的唐立淇在臉書上宣布退訂有線電視了,「原因當然很多,一是在家時間愈來愈少,都在外奔波,上次打開電視是多久以前都不記得。二是資訊都來自手機,自從它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分給電視的時間就愈來愈少。 三是剛好合約9月到期,就決定停了。(很對不起還在有線電視圈努力的朋友,我是你們雪上的霜)這也算改朝換代的一種吧!」
金鐘獎結束後,我跟知名電視製作人聊整個大環境,無意中得知,他家中的有線電視也早就退訂了,這時,我承認驚訝到下巴差點落下,記者不看電視,怪!(後來那位新記者跑了1年,果然就離職了),藝人不看電視,很怪!(所以唐立淇向電視人說sorry),自己做電視的電視人也不看電視了,這怪到極點!因為沒有電視,工作上該如何知己知彼?
周遭人一直在陸續從傳統觀看電視的習慣中退場,所知的大概只是冰山一角,原來,有線電視系統一年退訂超過10%,等於10人中有1個離開,每年損失約10億新台幣,系統業者因此年年少付給電視台,電視台再少挹注資金到節目,沒錢做節目,只好重播或向國外買片播,這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猛重播炒冷飯 胡瓜也看不下去
金鐘獎上,拿到終身貢獻獎的資深藝人梅芳,一生演戲超過8千部,她拿獎時,憂心的說:「最近電視一開,不是大陸劇,就是韓劇,幾乎要淹蓋我們自製的戲劇了,因為他們的製作費都很高,好幾千萬做1集,反觀我們台灣只有那麼一點的預算,可是我們拍出來的東西不會比他們差。」
梅芳憂心的確實是電視現況,台灣自製的戲少得可憐,播來播去都是外來劇,雖然好看,但一部《後宮甄嬛傳》重播超過20次還在播,《琅琊榜》沒重播10次也有7次,當然韓劇更不用說,一播再播。而綜藝節目做了1季、2季停了,電視台就拿來重播,而綜藝史上重播最誇張的就是豬哥亮的作品,他一路從民視復出、跳槽中視,中間插花壹電視,最後到華視,沒有一台不重播,播到臭、播到爛,就要觀眾埋單。
胡瓜說,電視台不做新的,每年都在炒冷飯,「連我都想問有線電視系統商,為什麼每年收我這麼多錢,到底給我看了什麼?那觀眾會怎麼想呢?」
吳宗憲直指電視窘況 陶子、小S投奔網路
吳宗憲說,未來「網路會取代馬路,以前做電視,以後改做網路,觀眾將來看的東西,會從電視變成螢幕。」他的「螢幕」指的是電腦和手機螢幕,然後許多做節目的幕前幕後的人開始失業,誰會想到,過去叱吒綜藝圈20年的陶子、小S這類的天后,最後都奔去大陸做網路節目?在台灣已經完全沒有作品。
直播新浪潮 衝擊傳統娛樂圈
最近開始流行直播風潮,所謂的直播,不只是唐立淇這類的臉書直播秀,還有手機App式如黃立成的17,國外來的UP,都開始鯨吞蠶食台灣娛樂市場,不少境外直播公司來台插旗,原因是台灣這方面法令寬鬆,不若大陸,雖然造就了不少千萬年薪網紅,但當政府一道命令下來,風行草偃說改、說停都無可置喙。
一個在娛樂圈工作多年的老友,最近面臨許多工作選擇機會,毅然決然拋下傳統紙媒,直奔國外來的直播公司,想在這波新、舊媒體交錯的時代中,跟未來接上軌,她說:「一定很辛苦,也許3個月就會陣亡,但總該去看看什麼叫未來,若不慎失敗了,回到傳統媒體,至少為自己增加了新思維。」直播開始紅,表示素人吸引力慢慢在趕上藝人,那未來藝人還有什麼優勢?
沒想到有一天,曾經風光的電視產業會變成夕陽工業,只剩下一群苦哈哈的人在堅守崗位。